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实验心理学”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2.977 秒)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高密度协调的音乐活动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图)
亲社会行为 音乐 高密度 儿童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0
亲社会行为是旨在造福他人的自愿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和关怀等。亲社会行为可能有各种动机因素,包括关心他人、对赞美或奖励的期望、符合社会规范、公平感等。一些亲社会行为不会产生太大的成本(举手之劳),而另一些行为则需要一个人的时间、努力、资源等(如照顾病人、捐款)。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儿童积极的社会性发展(Caprara et al., 2014; Van der Graaff et al., 201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揭示不同移动健康策略助推走路行为的效果存在性别差异(图)
走路行为 自我监控策略 大学生 性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0
走路是最简单易行、低成本的日常锻炼行为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和软件试图利用移动健康(mHealth)策略来助推人们的走路行为。自我监控策略(self-monitoring)与社会规范(social norm)策略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构建伪装表情数据库并进行基准评价(图)
伪装表情 情绪 识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0
面部表情是眉毛、眼睛和嘴角等区域的面部肌肉运动传递自身情绪感受的外在表达。除了常见的自然表情,人们还可以表现出伪装的面部表情从而达到掩饰或抑制内心真实情绪状态的目的。伪装表情时有发生:比如家长面对着孩子潦草的作业心里很窝火,但为了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故作开心地继续辅导;又比如一些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即使遇到什么悲伤的事情,也要始终保持微笑服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疼痛共情对自身疼痛感知和非疼痛感知有不同的启动效应(图)
疼痛共情 疼痛感知 启动作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0
共情在社会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使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经典的共情的共享表征模型(shared-representation model of empathy)提出:观察者通过调用与被观察者相同的神经表征(neural representations)来实现对他人的共情。围绕这一理论模型,前人研究发现,在主观感受上,当看到他人遭受疼痛,人们对自身受到的伤害性刺激的疼痛感受增强;在脑活动上,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揭示不同精神疾病亚临床人群在想象未来加工时表现出神经机制特异性缺损
情绪预期 精神疾病 想象未来 神经机制 特异性缺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1
情绪预期,是指个体在头脑中提前构建未来事件,并对情绪进行预测的能力。对于未来的想象能够帮助个体在头脑中提前经历未来事件,并提前体验未来情绪。这种能力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预期或想象未来功能受损可能导致个体体验愉快的能力下降(快感缺失),以及动机水平下降(动机缺乏)。快感缺失与动机缺乏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已有研究发现以上精神疾病的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揭示早期家庭读写环境对幼儿汉字阅读能力的作用(图)
读写环境 幼儿 汉字阅读能力 口语能力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1
阅读能力是个体学习的重要基础,其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在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前,幼儿已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读写技能,这些读写技能是阅读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影响早期阅读学习的因素。其中,大量研究证据都揭示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学前期,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父母为儿童提供的阅读资源以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儿童一起进行的读写活动都对阅读发展有着重要帮助,这些均可称为儿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揭示负性情绪在疼痛敏感性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及其脑结构基础(图)
疼痛敏感性 性别差异 疼痛阈限 疼痛恐惧 脑结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1
疼痛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别是众多影响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敏感性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女性较男性对多种模态的伤害性刺激诱发的疼痛有更高的敏感性。此外,负性情绪与疼痛感知有密切联系,且已有研究报告女性会较男性会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然而,对于不同类型(高阶/低阶)的负性情绪在疼痛敏感性性别差异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清楚,且是否存在一些脑结构或静息态脑功能特征可直接或者通过调节负性情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为多模态语义加工中的动态环路机制提供因果性证据(图)
语义加工 动态环路机制 手势信息 言语信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1
语义加工依赖于两个系统的交互作用:语义表征系统和语义控制系统。语义表征系统主要用于语义的存储,语义控制系统使语义加工更灵活、动态地符合当前的情景和任务要求。然而,广义上的语义信息不仅包括语言信息,也包括来自其他模态的信息。其中来自手势的信息格外重要。手势是伴随言语而产生的活动,一般手势呈现早于言语,不仅可以作为言语的补充说明,而且可以包含言语中不存在的信息。手势信息和言语信息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内侧苍白球电生理特征可预测梅杰综合症深部脑刺激治疗效果(图)
内侧苍白球 电生理特征 预测 梅杰综合症 深部脑刺激 治疗效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9/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亮研究组与合作者基于双侧GPi-DBS MS患者群体上的研究发现,同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组相比,治疗效果较好和最好的患者组其DBS刺激靶点位于内侧苍白球的后腹侧,其DBS靶区附近神经元的平均发放率更高。该研究表明,在MS治疗中,内侧苍白球后腹侧电刺激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较高的神经元动作电位可作为生物标记物指导手术过程中的DBS电极靶点选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揭示注意负载对干扰加工的非单调调节(图)
注意负载 干扰加工 非单调调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9/6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除了我们正在关注的,还包括那些与当前任务无关、甚至可能妨碍任务的干扰刺激。而凭借选择性注意,大脑可以尽量抑制对干扰刺激的加工,使它们不至于对我们的工作学习造成太大的影响。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广玉课题组在Current Psychology上发表论文揭示HIV/AIDS感染者向家人披露感染情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可能路径(图)
HIV/AIDS感染者 披露感染情况 生活质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7/21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广玉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成果“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V disclosure to family member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The indirect effects through social support”在Current Psychol...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感知社会互动诱发瞳孔扩张(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感知 社会互动 诱发 瞳孔扩张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7/13
人本质上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只有通过不断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才能满足内在的归属需求并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关注他人的眼睛部分,并通过眼神进行沟通交流。可见眼睛不仅被动接受外界环境传递而来的视觉信息,同时也向外界透漏出人内心所想,因此眼睛也被比作心灵之窗。而瞳孔是眼睛虹膜中一个可以收缩或扩张的小圆孔,它可以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多少。有趣的是,瞳孔大小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认知过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视听整合可以抑制瞳孔光反射(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视听整合 抑制 瞳孔 光反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7/13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蒋毅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利用瞳孔光反射来系统地研究视听整合对瞳孔的调节机制。瞳孔光反射是指当遇到强光时,瞳孔快速收缩的反应。研究者利用瞳孔振荡的范式,首先以固定频率交替呈现明暗变化的刺激(图1a),从而诱发瞳孔大小的节律性变化(如图2a和图2b所示),然后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这种周期性的瞳孔振荡在该频率上的振幅,并使用这个振幅反映瞳孔光反射的强度(图2c)。然后,研究通过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揭示基于单眼的无意识奖赏学习的机制(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单眼 无意识 奖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7/1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鲍敏研究组与蒋毅研究组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以往研究发现,人类对于单眼呈现的刺激并不能很好地判断刺激究竟是通过哪只眼呈现的。研究者把一个单眼刺激究竟从哪只眼呈现,简称为刺激的“眼源信息”。利用这个原理,研究者尝试把奖赏和眼源信息关联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绍正课题组在《NeuroImage》发表论文揭示人脑情感功能网络与生理唤醒的动态关联模式(图)
人脑 情感功能 网络与生理 唤醒 动态 关联模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7/14
人脑情感网络在情绪信息的感知、学习与理解,以及个体情感认知、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个体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与生理功能,如应激反应、焦虑情绪、生理唤醒以及睡眠等。识别和捕捉大脑情感网络如何调控人类自主神经系统的潜在模式,不仅对理解情感认知的生理心理与脑机制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发展情绪问题及相关障碍的客观标记和早期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