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催化化学相关记录1002条 . 查询时间(2.944 秒)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木质素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图)     催化  资源  燃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6/19
生物质是便宜易得、分布广泛的可再生碳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木质素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木质素是自然界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碳资源。选择性加氢脱氧(HDO)反应可以将木质素碳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醚类化学品。然而,传统热催化HDO过程难以实现选择性断裂羟基C-O(H)键并保留醚C-O(R)键,因此需要针对木质素碳资源的结构特点开发绿色而高效的C-O键转化新方法和新技术...
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组(211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在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溴化物催化的氯转移反应,该反应能够利用卤代有机污染物作为卤源,从而实现不同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该策略为构建高附加值的卤代产物提供了新方法,为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铜作为一种金属材料,因其出色的热导率和电导率、独特的催化性能以及较为经济的成本,在众多工业领域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对氧化的敏感性,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中,严重制约了其在长期应用中的潜力。在暴露于水时,铜会快速氧化并在表面形成铜氧化物,对其结构和导电性能等产生严重影响。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纳米气泡研究团队联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温州研究院...
糖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活化的糖连接到不同的受体分子,如蛋白、核酸、寡糖、脂和小分子上。糖基转移酶在各类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如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分子和细胞水平的信号识别,细胞结构完整性维持以及次级细胞壁生物发生等。研究并阐明糖基转移酶的具体调控机制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微波驱动的化学催化过程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选择性的非平衡态反应系统,2024年来广受关注。相较传统加热,微波可诱导离子的振动运动和分子的旋转运动,并可增加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动能,最终在原子尺度上产生温度梯度。得益于该选择性、快速加热和非平衡场特性,微波能量能够实现向特定催化位点的定向传输,强化期望的反应路径并弱化副反应的发生,增强目标产物选择性,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工业的发展。微波独特的加热方...
2024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ƞ3-取代反应已成为构建手性不饱和片段的重要途径。何智涛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非经典的ƞ3-取代反应的研究,并探索了一系列催化转化策略 (JACS,2021, 143, 7285;Nat. Commun. 2021, 12, 5626; Nat. Synth. 2023, 2, 37; ACIE,2023, 62, e202215568; JACS,...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丁春梅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耦合硫化镍电催化剂和分子催化剂,实现同时高效(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并揭示了其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CEPT)机制,仿生模拟了酶催化NAD(P)+还原功能等。
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是对太阳能进行转化和储存的理想方法之一。光催化活性材料是光催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目前广泛报道的聚合物体系催化剂而言,分子型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率、相对清晰的反应机理以及易于制备合成和结构调控等优点。目前,绝大多数报道的分子型光催化剂为金属配合物,而且普遍效率欠缺且主要适用于酸性环境。相比较,有机小分子单发色团光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吸光强、分子结构与能级充分可调等特点,但...
2024年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在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和高值利用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针对木质素分离中易发生低值化自缩合的难题,设计并开发了催化木质素芳基化的三素分离(CLAF)技术。利用木质素易缩合的倾向,通过引入具有高亲核活性的木质素衍生酚,大幅提高木质素发生芳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基于CLAF技术提取的芳基化木质素通过催化解聚,可...
在代谢路径设计领域,寻找能够催化非天然反应的候选酶一直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现有一些方法可以根据相似反应识别潜在酶,但在反应类型识别和后续酶筛选评估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有效的帮助实验科学家快速筛选候选酶进行实验验证。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提出电化学合成尼龙单体-己二酸(图)     电化学合成  催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6/4
己二酸是工业上最有应用价值的脂肪族二元羧酸。它是各种尼龙聚合物、药物、润滑剂、增塑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化学原料,尤其是作为单体制备尼龙-66和聚氨酯。全球范围内已有明确报道的商业化己二酸产品均由苯出发,经热催化加氢和硝酸氧化两步法制备。该路线面临以下问题:(1)以石化资源衍生苯为原料,面临不可再生和原料受限的风险与挑战;(2)加氢反应过程涉及高温高压反应,需要高纯氢气,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安全隐患;(...
202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团队在电催化一氧化氮还原合成氨和羟胺选择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电催化一氧化氮还原合成氨和羟胺具有结构敏感性,为电催化高效可控合成羟胺和电合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科学院烯烃羰基化低碳催化研究获进展(图)     烯烃羰基化  低碳催化  合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14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地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的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氮氧化物(NOx)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实现电催化脱硝(N2为目标产物)应从催化剂工程转向反应器优化。
2024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团队开发了离场电催化新技术,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磺,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实现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并成为低成本制绿氢的一条新路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