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磁层物理学”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3.75 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动态磁层结构X射线图像估计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磁层结构 X射线 解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1/29
太阳风与地磁层的相互作用观测是空间天气监测的关键。即将发射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和“月球环境日光层X射线成像仪(LEXI)”任务,均搭载了软X射线成像仪(SXI),将对地球磁层进行全面的全球成像。这些任务的目标是更深入地解析地磁层对太阳风扰动的动态响应。然而,短时X射线成像受制于宇宙X射线背景和泊松噪声影响,信噪比(SNR)较低,难以提供清晰的磁层结构细节。而长时间积分的...
中国科大揭示合声波主导弥散极光形成的原因(图)
计算机 地球磁层 等离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6/14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陆全明教授和高新亮特任教授研究团队结合多颗卫星联合观测以及计算机粒子模拟方法,揭示了地球内磁层中合声波主导极区弥散极光形成的内在原因。该研究成果以“Why chorus waves are the dominant driver for diffuse auroral precipitation”为题发表于《Science B...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期间的磁层软X射线辐射研究进展(图)
行星际日 冕物质抛射 磁层软X射线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简称SWCX)是指太阳风中高价态的离子(C、N、O等)和中性成分(地球空间中主要是中性H)发生碰撞,获得一个电子进入激发态,随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软X射线波段的光子。地球磁层的SWCX软X射线辐射主要发生在日侧的磁鞘和极尖区,因此利用软X射线观测技术,可以对磁层X射线辐射特性及太阳风-磁层耦合特性进行深入认知。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给出由磁层X射线二维图像反演三维磁层顶的“工具箱”(图)
磁层X射线 二维图像 三维磁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被地球内禀磁场形成的磁层保护着,磁层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2023年,研究人员发现磁层顶附近区域在软X射线波段是明亮的。软X射线的辐射机制是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简称SWCX)过程,即太阳风中高价重离子和地球大气逃逸的中性成分发生碰撞,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发出光子。因此,太阳风能到达的区域就会辐射X射线,而X射线波段明亮和黑暗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对磁层顶日下点运动建模取得进展(图)
地球磁层 非线性 物理图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磁层顶是地球磁层的最外层边界,是太阳风物质能量进入地球空间的重要区域。对于磁层顶形态特征的研究长久以来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但现有的磁层顶位型的经验模型只适用于准稳态磁层,在描述磁层顶随时间变化方面存在不足。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四号数据揭示太阳风与月面磁异常相互作用新特征(图)
嫦娥四号 太阳风 磁层结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月球代表的是一类无气体天体,早期人们认为月球的空间环境相对比较简单,来自太阳的太阳风可以毫无障碍地轰击向阳面月表,并在背阳面留下一个低密度、低压强的月球尾迹。然而,最近探测结果表明月球虽然没有全球性的偶极场,但是有广泛分布的月壳剩磁,称作磁异常。一些磁异常的强度可达上百nT,它们可以造成太阳风减速和偏转,从而降低达到月面的太阳风通量,换句话说就是保护了月面。这种磁场保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地球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揭示哨声波与磁洞结构之间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图)
磁洞结构 磁鞘等离子体 卫星观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由于地球弓激波的加热和压缩,磁鞘等离子体呈现非常湍动的特征,并存在丰富的电流片、磁洞等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这些相干结构在粒子加速、湍流演化以及能量耗散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卫星观测以及理论分析的局限性,目前对发生在这些相干结构中详细物理过程的认识仍非常欠缺。
云南天文台在磁通量浮现导致日冕磁场结构灾变的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磁通量浮现 日冕 磁场结构灾变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2
中科大在湍动磁场重联电子加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湍动磁场 电子加速 地球磁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陆全明和王荣生研究团队,在湍动磁场重联电子加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原位探测数据,该团队的研究首次发现磁场重联扩散区可演化为湍流态。在处于湍动态的磁场重联扩散区,电子可通过多种加速机制(二阶费米、betatron加速、静电势等)被有效地加速至相对论能量(~300KeV),并在分布函数上呈现幂律谱分布。相关结果于6月10日在线发表在N...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在地磁暴期间突发E层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地磁暴 突发E层 电离层E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9/2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与合作者首次在卫星观测中发现Kelvin-Helmholtz涡旋中嵌套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证据(图)
卫星观测 磁层物理 热等离子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2
太阳风向磁层的传输是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向外膨胀而形成的超声速带电粒子流,当太阳风遇到地球内禀磁场的阻挡时,会形成一个被称为地球磁层的空腔,空腔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由于磁冻结效应(就像串绳约束着它所贯穿的许多珠子),磁层顶把来自地球的热等离子体与来自太阳风的冷等离子体隔开,使太阳风在这个空腔外围绕过,从而像盾牌一样为空腔里的地球提供了免于太阳风直接轰击的天然屏护,这是地球上存在宜居...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首次基于光学平台的高精度矢量磁场测量系统地面标定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光学平台 矢量磁场 测量系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2
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日,澳科一号卫星A星基于高稳定光学平台的高精度矢量磁场测量系统初样阶段外场标定试验,在云南省地震局丽江地磁基准站顺利实施。本次试验充分验证了系统试验流程和光学平台性能指标,首次实现了磁传感器和星敏感器安装传递矩阵高精度测量,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携嫦娥四号最新研究成果参加央视全国科普日活动(图)
嫦娥四号;最新研究;成果;央视;全国科普日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0/27
近日,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磊研究员团队的谢良海副研究员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实验现场》栏目在全国科普日(9月19日)当天播出的一场大型科普直播秀——《奋进吧!科学少年》(点此回看),该节目围绕“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普主题,聚焦近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突破性科技成就,通过科学实验形式,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弘扬科学探索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风云四号B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同步轨道质子宽能谱测量(图)
风云四号;B星;空间环境;探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0/26
风云四号B星于2021年6月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研制的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2021年7月20日14时成功加电开机工作。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在北极上空发现“太空台风”(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北极上空 太空台风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12
近日,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建设团队之一——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张清和教授以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王赤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了类似台风的“太空台风”,这一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Nature》选为研究亮点。研究团队发现 “太空台风”源于太阳风-磁层耦合作用。在长时间极端地磁平静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