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气候学相关记录1479条 . 查询时间(1.07 秒)
2025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肖子牛团队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Machine Learning and Computation》上发表了题为“Learning to Infer Weather States Using Partial Observation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晁杰,通讯作者为潘宝祥副研究员。论文提出...
气候变暖正促使中国春季植被返青提前,带来“春季增绿”现象。然而,这一积极趋势是否受到PM2.5空气污染的干扰以及潜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朝阳研究员团队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及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全球变化领域科研人员开展了PM2.5空气污染对植被春季物候的影响研究。
2024年7月至8月,南极上空罕见地连续发生了两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简称 SSW)事件,尽管没有导致极涡崩溃,却打破了多个历史纪录,7月的SSW事件(简称SW07)10 hPa极区平均气温骤升17℃,打破1992年历史纪录,为自1979年卫星观测以来冬季最早的SSW事件。随后8月的SSW事件(简称SW08)10 hPa极区平均气温再次骤...
在全球变暖加速和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的背景下,预测未来1到10年的气候信息对于风险评估和未来规划日益重要。这些预测对于深化理解气候系统对外部强迫和自然变率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Boer et al.,2016)。已有一些国际研究计划加强对年际-年代际预测的关注,例如CMIP的年代际气候预测计划(DCPP)以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灯塔计划的“解释和预测地球系统变化”(Explaini...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罗传秀研究团队在孟加拉湾区域古植被与古季风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在孟加拉扇区获取的沉积岩芯,通过沉积物年代测试、孢粉分析等方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孟加拉湾地区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和古植被演化,揭示了轨道尺度和千年尺度上印度季风的变化和响应机制,为科学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印度季风未来变化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 
2025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受降水增加与冰冻圈加速消融的影响,面积快速扩张,溃决风险增加。目前,针对这些溃决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原因的理解仍不足,限制了对未来类似事件的预警能力。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联合国内外学者,通过实地考察、遥感监测及水动力模拟,剖析了两起湖泊溃决事件(2011年9月15日,卓乃湖溃决;2023年9月21日,色林错漫溢)的发生过程。
2025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在基于可解释性深度学习模型的温跃层深度降尺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海洋科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Ocean Modelling(JCR1区)。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冰融化会显著减少地球的反照率,使得更多太阳辐射被地球所吸收,因此过去一般认为海冰总量的减少总是能够对地球系统产生辐射加热的作用。 然而,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尽管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冰的减少会给地球带来辐射加热作用,但过去四十年间海冰变化带来的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变化与海冰总量变化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并不高,可以找到海冰总量减少的同时给地球系统带来辐射冷却的时间段,这主要是因为观测到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混合与气候效应研究取得进展(图)     气候  大气  循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3/24
2025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揭示了海洋次表层混合对中部型(CP)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的非绝热正反馈机制。ENSO是海洋-大气系统最显著的年际变化。21世纪以来,伴随着CP ENSO增多,人们对ENSO的预测技巧却减弱。这表明,人们对ENSO的一些关键热动力学认知存在不足。海洋次表层湍流混合以非绝热方式将热量从混合层底向下传递,是影响海表温度的重要过程。但是,由于直接...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周边区域的冰湖溃决洪水已成为威胁下游地区的重大环境灾害。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胡凯衡研究员团队近期通过多维度研究,系统揭示了该区域冰川变化和冰湖溃决洪水风险,为跨境流域灾害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中国湿地40年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图)     生态系统  遥感  气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2/27
湿地是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探讨湿地长期变化特征有助于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当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亟需构建能够揭示中国湿地演变特征的高精度、长时序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数据集。
全球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备受关注,热带气旋引发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给全球沿海各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生成和演变规律的变化对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趋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受限于热带气旋历史资料的时限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热带气旋生...
“什么决定了物种多样性”被Science列入125个重要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植物区系,其中高山特有种占比超三分之一,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的热点区域。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促使高原植物区系的起源,而第四纪的周期性气候波动则促进了高原植物的辐射分化与种类多样化。
生物多样性在生命之树不同支系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某些支系多样化速率的显著增加,即发生快速辐射。快速辐射在生命演化中多次出现,且自达尔文时代起就一直广受进化生物学家关注,但理解其发生的机制仍是个重大挑战。一个关键性状的获得(即“关键创新”)可促使一个类群能够利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的生态机会,因此关键创新和生态机会被认为是物种快速辐射重要的催化剂。一般来说,为应对相似的环境压力,一...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25101、W2412014、42271034)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朝阳研究员团队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Constantin M. Zohner教授和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生态研究与森林应用中心Josep Peñuelas教授等外国学者合作,在植被物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减少的降水频率可能通过加剧干旱胁迫和增强干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