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35条 . 查询时间(2.218 秒)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行到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交流(图)
生物地质 环境地质 山东大学 微生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9/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71期“成长中的望天树”走进勐仑中心小学(图)
第71期 望天树 勐仑中心小学 绿石林 生态文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1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68期“成长中的望天树”走进勐腊县勐仑中学(图)
第68期 望天树 勐腊县 勐仑中学 生物钟 喀斯特地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11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等揭示板块俯冲起始时代的全球性地域差别(图)
地质地球所 板块构造 板块俯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26
板块构造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类地行星的主要构造特征。地球是人类和所有已知生命物种的共同家园,其宜居性的建立、改善和长期维持,包括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循环补给,适宜的大气温度、湿度、氧含量等等,都有赖于板块构造驱动的地球各圈层持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板块构造的提出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尽管已得到了广泛验证和支持,但是仍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谜。其中,板块构造的起始时间一直是争议最大的热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发现紫麻属演化映射了东南亚地区地质与气候历史(图)
紫麻属演化 南亚地区地质 气候历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5
东南亚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该地区还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群,是生物地理学早期发祥地,被誉为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地质学证据表明东南亚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和气候历史,分别在距今4500万年前、2500万年前和500万年前经历过三次剧烈的地质事件。这些事件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地质历史相伴相生的过程中,生物类群的演化能否能反演该地区地...
2022年1-5月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6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灾情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自然资源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5
1-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52起,造成22人死亡、5人失踪、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745.14万元。从灾情类型看,滑坡208起、崩塌280起、泥石流12起,地面塌陷52起。从灾情等级看,特大型地质灾害5起,大型地质灾害2起,中型地质灾害10起,小型地质灾害535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减少28.4%,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285.7%和149.4%。与前五年...
首家全国性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正式投入建设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装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6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组织召开了全国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交流研讨会。会议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型仪器共享情况,讨论了共享中心建设方案,为行业单位交流经验、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平台。会议的圆满召开也宣告了首家全国性的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正式投入建设。
地质云新增6个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
地质云 地质资料科研成果 表面图像数字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6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积极支撑“地质云”建设,加大实物地质资料科研成果宣传,近日新增发布6个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提供共享服务。
Science Advances|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发现37.5亿年前生命活动多样性的证据(图)
Science Advances 37.5亿年前 生命活动 多样性的证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9/7
2022年4月15日,由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大学者”领军人才多米尼克·帕皮诺(Dominic Papineau)、佘振兵教授和马特·多德(Matthew Dodd)博士后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取得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37.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存在多样化的微生物生命活动。该研究对地球生命起源时间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相关成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氦气资源分布预测技术”开题启动(图)
氦气 十四五 动力学 中国石油大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2/15
近日,由实验室骨干陈践发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氦气资源分布预测技术”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该项目是我国氦气资源勘探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实验室“十四五”开局之年牵头承担的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汇聚了我国氦气资源勘探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由中石大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
全国政协常委李朋德建议尽快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地质灾害 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地质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7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提交了尽快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提案,建议把重大建设工程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纳入条例,保障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安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大孢子及孢形体化石》出版(图)
塔里木盆地 中生代 大孢子 孢形体化石 出版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2/8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黎文本、李建国研究员等,与国际著名孢粉学家D. J. Batten教授合作,历经多年完成了《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大孢子及孢形体化石》(《中国古生物志》第202卷)研究工作。目前该书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化石大孢子的中英文对照研究专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岩芯高分辨率元素扫描揭示奥陶纪末冰期存在多期海平面旋回(图)
奥陶纪末 冰期 海平面 旋回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2/8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李超和张俊鹏博士等,对扬子区多口科研钻井的奥陶系顶部地层岩芯展开沉积微相、主微量元素、有机碳丰度及碳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研究揭示了该次冰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旋回特征及环境效应。
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团队研究发现慢地震的产生机制(图)
陈晓非团队;慢地震;产生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0/12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团队在低频地震震源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The slow self-arresting nature of low-frequencyearthquake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瞄准需求提供精准多样化服务 ——透过地质资料应用看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方向
地质资料应用 地质工作服务社会需求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5/9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国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取得长足进展,需求导向已成为部署地质工作的一大原则。为更好地把握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近日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透过地质资料的服务应用,展示了新形势下地质工作的转型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