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放射生物学 >>> 放射生物物理学 细胞放射生物学 放射生理学 分子放射生物学 放射免疫学 放射毒理学 放射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放射生物学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2.562 秒)
2024年1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兰兰、副研究员张强和研究员陈木宏共同完成的逾67万字科研专著《南极罗斯海的新生代放射虫》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项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综合地球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3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韩伟团队发现,膳食中的花生四烯酸会促进放射性肠损伤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氧化还原生物学上。放射性肠损伤(放射性肠损伤)是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疗时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发病率约80%),严重时或导致放疗中断并危害健康,但目前临床尚无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方法。因此,确定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发展放射性肠损伤治疗策略的重要前提。
2022年1月7日,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培训班(第六期)”在济南成功举办。山东省医学会会长包文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名誉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宝生主持开班仪式。
近日,湘雅肿瘤医学研究中心、分子放射肿瘤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孙仑泉教授、谭嵘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 (Q1, 影响因子12.7,自然指数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红皮”杂志)(IF=7.038,Q1)同时发表2篇研究论文,揭示了DNA损伤修复与肿瘤发生发...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合作者依托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1),在3.5倍库仑位垒能区,开展了中子滴线核11Be在208Pb靶上的弹性散射和破裂反应实验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奇特核结构对于反应机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时间2020年8月11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兴栋研究员团队在痴呆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影响因子: 17.127)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人群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与临床前痴呆研究 (Lifestyle, multi-omics features, and preclinical dementia ...
2019年11月13日至17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2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hinese Congress of Radiology 2019,CCR 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我国医学影像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大会主题是“传承、文化、发展”,来自海内外8656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在开幕式上,我校附属第一医...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空间辐射生物研究室科研人员,研究具有更接近人体生理特性的三维(3D)培养细胞辐射抗性内在机理,获得新进展。3D培养是一种基于基质胶为支架的新型细胞培养模式,其具有更接近人体的生理特性(图1),在生命现象与药物效应测试研究中日渐广泛。前期的研究显示,与单层(2D)培养细胞相比,3D结构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抗性,其相关机理还不清楚。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能够导...
随着核能的发展,放射性有毒废弃物带来的威胁日益严重。例如,铀(U)是高毒性的放射性核素,具有致癌性,而铯(137Cs)和锶(90Sr)是高放射性废液中半衰期较长的高释热裂变产物,具有生物毒性。放射性核废物尤以其溶液处理最为棘手。因此,开发能够有效去除UO22+、Cs+、Sr2+这类离子的新材料对核废液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海水中蕴藏着大量的铀,全球海洋中约含45亿吨铀(浓度约3.3 ppb)...
体内发生癌变,怎样才能早知道?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杨弋团队研发创制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利用这种小分子化合物,人们可监测单细胞和活体动物代谢状态,由此鉴定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细微差异。基于此,研究人员还筛选到一个高效的抗癌化合物KP372-1,并揭示了其机制。日前,国际权威杂志《细胞-代谢》正式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14年前的4月25日发布信息说,该所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30nm(纳米)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这是继DNA双螺旋结构之后,在破解“生命信息载体”的另一种更高一级的双螺旋结构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