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生态学相关记录591条 . 查询时间(0.818 秒)
近日,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ATBC)公布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名单,包括1名主席和3名理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Gbadamassi G.O.Dossa担任ATBC理事,任期三年(2025—2027)。
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有三种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不同于C3植物,C4植物具有独特的叶片解剖学特征和光合作用机制,能够高效利用CO2使其具有高光合速率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显著优势。因此,C4植物与C3植物在资源权衡策略(trade-off)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权衡策略可以体现在叶片经济学谱(leaf economics spectrum)上,即一端是具备“快速投资-收益”...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有关研究报告预示,在未来几十年内,约有40%的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尽管自然保护地在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规划体系主要依赖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估,尚未有效地整合遗传多样性指标。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代表了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是支撑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维持进化潜力以及保障生态系统功能与恢复力的基础。联合...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翠华沙龙”如期举行(图)     陕西省  西安植物园  翠华沙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18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氛围、提高科学研究水平,2025年3月11日下午,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首期“翠华沙龙”在翠华园区举行。各团队负责人、青年科研骨干等40余人参会,岳明教授结合我园植物科考调查类项目承担与成果产出情况,做了题为“植被调查与数据分析”的交流报告。
植物氮素获取策略决定着生态系统生物量累积和碳动态,明晰植物氮素获取策略以及驱动因子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产力维持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至关重要。植物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偏好是重要的氮素获取策略之一,然而,全球尺度上植物氮素吸收偏好的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尚不清楚。
云南,作为植物种类占中国一半以上的“植被王国”,拥有欧亚大陆几乎所有主要植被类型。2025年3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朱华研究员历经几十年调查与系统研究,撰写的《云南植被—生态与生物地理解读》一书,于2025年3月正式出版。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场种苗司发布《关于2024年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报送情况的函》,对在2024年林草生态旅游游客量测算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其中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榜上有名。
氯代烯烃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地下环境中的卤代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峻的威胁。面对这一挑战,开发可持续的原位脱氯修复技术已成为治理氯代烯烃污染地下水的关键任务。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环保、高效、经济的特点脱颖而出,通过引入大量有机电子供体(例如乳酸、乳化植物油等),促进脱卤微生物,特别是氯呼吸菌(OHRB)的生长,实现对氯代烯烃的彻底脱卤和无害化处理。然而,有机电子供体易被冲刷出处理区域...
近日,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4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SE)、《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学报》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ournal of Plant Ecology(JP...
2024年12月3日,由园林园艺中心主办的园林论坛学习活动在环境教育中心会议室218进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称“版纳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及利用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李委涛博士,介绍西南热区外来植物入侵与防控的相关知识。本次论坛吸引了园林园艺中心及环境教育中心等部门感兴趣的同事约30人参加。
近日,中国林学会在浙江湖州举办2024年梁希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国家林草局西北院研究成果——“高寒草甸碳汇功能提升效应评估技术”荣获第十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续随子和金银花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它们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长期单一种植续随子和金银花易造成土壤条件恶化,植物病害加重,品质下降。利用生态位互补的药用植物与乔木间种,是解决这些问题既环保又经济可行的方法。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独种植,续随子-薄壳山核桃和金银花-薄壳山核桃间种不仅缓解了续随子的连作障碍,促进了金银花中有效活性成分的累积,还改良了大田土壤的性质。通过对大田土壤和药用...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与兰州大学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三北”工程主要草原区生态修复模式课题研究,助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全球塑料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微纳塑料(MNPs),对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形成潜在风险。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和积累MNPs,但空气中的MNPs是否可以通过大气沉降在植物叶片中吸收和积累以及MNPs对植物的生态效应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植物园赴海南开展植物引种工作(图)     植物  资源  生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0/14
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引种保育部联合标本馆针对海南植物资源开展考察和引种工作。此次考察为期10天,足迹覆盖了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三亚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多个市县,旨在加强海南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核心种质收集,支撑服务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需求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建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