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生物无机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无机化学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2.217 秒)
细胞3D打印在复杂组织再生和器官再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细胞的载体,生物墨水材料的设计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生物墨水通常使用纯水凝胶材料和单一种类的组织细胞,对于复杂组织和器官再生存在着再生活性和打印性能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生物3D打印构建体的再生功能。
无机磷酸根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骨骼矿化、基因构建、能量储存、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机磷酸根的代谢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例如软骨病、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等。因此,生命体中无机磷酸根的检测对于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荧光探针由于成本低、可视化、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日,海南大学潘勤鹤教授团队在Sens. Actuator B Chem.报道了一...
2019年8月11日,在瑞士茵特拉根举办的第19届生物无机化学国际会议(ICBIC-19)的开幕式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现任主席Sue Berners-Price和前任主席Michael Hannon共同向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陈鹏教授颁发 “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早期职业奖(Society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Early Career Award)”,以表彰...
环境污染可导致汞、铅、镉、砷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黄行九研究员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只需约10微升血液即可快速、精确地检测出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将所需血量降为传统技术的二百分之一,对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检测的选择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微纳材料器件领域著名学术期刊《Small》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近来,美国生物安全热点事件不断,引发国际广泛关注。感染朊病毒的“僵尸鹿”现身24个州,会否传染人类引发民众恐慌;禽流感病毒改造实验重启,生物专家担忧“超级病毒”或将问世。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手性分子由于其在异质催化、非线性光学和液晶平板显示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一直是相关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三维空间的手性相比较,二维表面分子体系由于空间的限制,许多三维空间不具备手性的分子也表现出手性特征。因此,通过研究固体表面上功能分子组装中分子结构的手性可以在微观尺度上研究分子的各种手性结构和及演化现象。
2014年10月17日,《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HP)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题为Effects of Benzo[a]pyrene Exposure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Angiogenesis, Metastasis, and N...
湘潭大学裴勇教授2013年在国际权威刊物JACS上发表4篇论文     裴勇  JACS  湘潭大学  2013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4/1/15
近日,据Web of Science网站的研究论文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度,湖南省高校及研究机构在影响因子达10.677、国际化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简称JACS)共发表的11篇研究论文中,我校化学学院裴勇教授一人即占了4篇,充分体现了我校化学学科在本研究领域的极大优势与领先水平。
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内源性活性物质 (蛋白质,小分子和离子),它们在生命体内的种类和浓度不尽相同,所起的生理活性的功能各异。生态环境一旦改变(例如:受到环境污染或者其它刺激)就会直接改变内源性物质的分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详尽了解这些活性物质的产生、分布和生理功能对生态平衡、生理和病理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小分子荧光探针可视化监测各类活性物质已成为目前化学和生物学的热点领域之一。
昆明动物所揭示两个重要光合作用酶的起源及其进化机制     光合作用酶  起源  进化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10/30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光合作用,光合生物吸收太阳光能,将CO2固定,转变成化学能,成为地球上几乎所有有机物和能量的源头。其中CO2固定任务是由卡尔文循环途径来完成的。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是真核光合生物卡尔文循环途径的两个受光调节的关键酶。在光合原核生物中,这两个酶的功能却由一个具有双功能的F/SBPase酶来承担。...
2012年9月21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研究组和林庆研究组合作成果Genetically Encoded Cyclopropene Directs Rapid, Photoclick Chemistry Mediated Protein Labeling in Mammalian Cells。该最新研究通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