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植物学相关记录497条 . 查询时间(2.157 秒)
2023年7月23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周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一行访问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相关科研机构。
英国发现植物避免表皮开裂的机理     植物细胞  表皮开裂  油菜素类固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IC)科学家发现植物避免表皮开裂的机理。该研究论文“油菜素类固醇通过细胞壁和组织力学协调植物细胞层的相互作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以西北牡丹‘书生捧墨’为研究材料,通过色素分析、比较转录组、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等研究,全面探究了西北牡丹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花青素苷仅在‘书生捧墨’花瓣的斑内积累,而黄酮苷主要在斑外积累,是造成花瓣斑内外差异呈色的原因;类黄酮代谢途径上的酶基因PrF3H、PrDFR、PrANS在斑内特异高表达而在斑外沉默,是决定色素差异合成的关键酶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研究组及合作者通过整合32个被子植物类群(共3,626种)的系统发育、分化时间和生物地理等分析结果,发现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现代北极植物区系的成分最早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的早期(约10–9 Ma),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速率在上新世-更新世之交(约2.6 Ma)快速增加,并在更新世中期以来(约1.0–0.7 Ma)急剧降低,该动态过程与北极地区的地质、古气候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石雷研究组通过绘制杂薰衣草(Lavandula × intermedia)染色体级别精细基因组图谱,综合解读了杂薰衣草的两套亚基因组(LX-LA和LX-LL)特征,从全基因组层面证明了其为狭叶薰衣草(L. angustifolia)和宽叶薰衣草(L. latifolia)的杂交种。通过分析杂薰衣草两套亚基因组及亲本基因组,发现全基因组复制和转座子插入促使狭叶薰衣草和宽叶薰衣草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利金研究组基于前期对于类囊体腔酸化的研究,推测可能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弱酸抑制了光合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人员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首先通过使用叶绿体呼吸突变体ptox2、nda2和ATP水解突变体FUD50,黑暗条件下添加弱酸发现可以致其类囊体腔酸化,分别排除了黑暗中类囊体腔的酸化是由叶绿体呼吸和ATP水解导致的论断。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与无氧...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依托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立的长期增温控制实验平台,测定了沼泽化草甸群落中4个优势物种的物候、光合、形态和养分性状(共计26个地上/地下功能性状),并从性状加权平均值、功能多样性以及性状网络关系三个方面揭示了多年冻土区植物功能性状对增温的响应特征。研究人员发现,增温处理下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呈现“返青期提前,植株高度、叶面积和比根长增大,光合资源利用效率和根系养分含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团队揭示了GhRCD1通过调节GhMYC3-GhMYB44-GhLBD18转录级联通路调控棉花体细胞多能性获得的分子机制,为研究细胞全能性和多能性的决定因素以及加速棉花基因工程研究进程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以“GhRCD1 regulates cotton somatic embryogenesis by modulating the GhMYC3-GhMY...
中科院植物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热融湖塘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结合室内光照和微生物降解实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热融湖塘DOM微生物降解对光照的响应机制。研究人员发现,DOM含量高的热融湖塘中光照对DOM微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光照对DOM微生物降解的促进效应主要由光照产生的芳香类化合物驱动:光照产生的不饱和、芳香类化合物越多,对...
在园期间,Timothy Y. James在版纳生态站的协助下开展野外采样,并在XTBG Special Seminar上作题为《人类世背景下真菌散布的驱动因素》的学术报告,与线上线下听众进行讨论交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石雷研究组以自主培育的薰衣草品种‘京薰1号’‘京薰2号’‘洛神’以及商品种‘太空蓝’为供试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部位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个品种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以乙酸芳樟酯和芳樟醇含量最多,这些化合物主要富集在花器官中。对4种薰衣草的盾状腺毛的数量及直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薰衣草的叶片远轴端(叶背)腺毛数目远大于近轴端(...
中科院植物所王雷研究组近期发现一类进化上相对保守的B-box类蛋白,其中第五亚家族成员BBX28和BBX29参与生物钟周期的精细调控。超表达BBX28或BBX29以及它们的功能缺失突变会影响生物钟周期。蛋白互作筛选发现二者可以与生物钟中央振荡器核心组分PRR9、PRR7和PRR5蛋白在细胞核内直接互作,并能增强PRRs蛋白对靶基因的转录抑制活性。转录组分析发现,BBX28和BBX29主要抑制转录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金效华研究组利用三代PacBio和二代Illumina测序平台,以及10X Genomics测序技术,组装了寄生花的参考基因组,同时结合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研究了寄生花的基因组特征,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花发育的分子机制。寄生花的基因组大小约1.92Gb,注释得到13,67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寄生花核基因组确实丢失了大量与光合作用,器官形态建成和防御反应相关的基...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尽管氮元素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一些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固氮把氮气转化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生物固氮可分为三类:自生固氮,联合固氮和共生固氮,其中共生固氮是固氮效率最高的类型。根据固氮微生物的类型主要分为蓝细菌共生固氮、放线菌共生固氮以及根瘤菌共生固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文浩研究组的研究发现,苜蓿CBF/DREB1s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 MtCIR2能够在常温下诱导CBF/DREB1s表达,增加植物的抗冻性。在常温下生长的MtCIR2超表达株系中,CBF/DREB1s表达大幅度增加,其抗冻性也显著高于野生型。MtCIR2缺失突变体中,CBF/DREB1s表达量显著降低,对低温冷冻胁迫极其敏感。该研究还发现,MtCIR2通过调节糖代谢,影响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