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 症状诊断学 物理诊断学 机能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放射学 实验诊断学 临床诊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临床诊断学相关记录122条 . 查询时间(2.379 秒)
FDA批准一款AI医疗影像,一分钟识别脑出血(图)     AI  医疗影像  脑出血  人工智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16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9日,专注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的美国RapidAI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Rapid SDH用于美国的医院。Rapid SDH是一种用于在非增强 CT 扫描中检测和报告疑似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病症的尖端工具。
IgA肾病(IgA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IgA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异常沉积而得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IgAN的致病信号通路和潜在药物靶点。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题为: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define path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and ...
我国科学家提出一种智能疾病诊断系统     智能  疾病诊断系统  可穿戴传感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17
用于实时检测机械力信号的便携式可穿戴传感器因其在医疗健康监测中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压力传感器是构建智能疾病诊断系统的关键元器件,然而,传统的压力传感器灵敏度有限,响应范围不理想,同时,在多通道的实时脉冲感知中存在信号串扰等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柔性脉冲感知阵列的智能疾病诊断系统,可用于远程疾病诊断。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期刊,论文的标题“Mult...
研究人员发现促进RNA疗法的新机制     RNA疗法  生物起搏器细胞  心脏细胞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3
人体内有一组特殊的心脏细胞——生物起搏器细胞,负责为心跳设定节奏,但对有些人来说,自然心跳太慢,因此需要电子起搏器。虽然电子起搏器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也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近期,来自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mRNA技术开发了一种生物解决方案,可以在心脏内重新编程起搏样细胞以自然稳定心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标题为“M...
韩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上,非侵入性地跟踪大脑信号的传播。这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有望给了解大脑带来革命性突破。
国际最大规模的多模态同步语言神经影像数据集发布(图)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2/19
大脑在加工语言时,需要实时调动多个脑区的神经元进行协同工作。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影像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个脑区以及脑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研究大脑的语言加工机制至关重要。当前已有的开源数据主要针对英文采集,只包括单一模态的神经影像数据,如高空间分辨率的功能核磁共振(fMRI)或高时间分辨率的脑磁图(MEG),并且大多使用1小时以内的实验材料,数据规模有限,无法借助数据需求量大的计算模型进...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新算法,通过一次脑部扫描观察大脑内的结构特征(包括以前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无关的区域),即可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并且可在很难诊断的早期阶段就识别出疾病。研究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医学》上。
近日,哈佛医学院神经影像专家Lauren J. O'Donnell教授代表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编委会,撰写编委评论,述评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李海、王宏志、胡宗涛、楼建军、杨立状、周燕飞联合团队的“放疗脑”研究工作。在该评论中,O'Donnell教授认为肿瘤医院的这项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纤维束的量化分析方法,为未来的“放疗脑”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
烟雾病是导致我国儿童和青壮年脑卒中常见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因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检出率逐年递增。然而,烟雾病颅底烟雾血管的特征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美国科学家开发的一种人工智能(AI)工具,可以根据CT扫描图像,在被确诊前几年,准确预测谁会罹患胰腺癌,准确率约为86%。这项研究发表于近日的《癌症生物标志物》杂志,有望通过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患者的病亡率。
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0万人死于肺癌。肿瘤疾病的检测、分型和伴随诊断是临床疾病控制的关键要素,能够高性能检测并同时实现肺癌的分型、药物治疗的伴随诊断的检测工具有重要的价值。
术中胶质瘤分级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计划并改善预后,但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因处理时间长、程序复杂而受到限制。近红外荧光成像为快速准确的实时诊断提供了机会,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的融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然而,近红外荧光图像的小尺度、噪声和低分辨率等问题增加了网络的训练难度。多模态成像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提高模型性能,但设计合适网络的同时利用多模态信息数据具有挑战性。
2021年11月,华山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辅助科室、Ⅰ期临床研究中心、护理部14位学员与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5位学员共同组成的华山团队以优异成绩完成哈佛医学院全球临床学者科研培训项目(GCSRT)学习,顺利毕业。这是因新冠疫情延期半年余的GCSRT项目以线上模式重新开班后的首届培训,也是华山医院立足“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优质医院”愿景,在与全球顶尖医疗机构、医学院构建立良好合作基础上,不断...
蛋白激酶是信号传导的关键蛋白,蛋白激酶活性异常是癌症、代谢综合症和发育缺陷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蛋白激酶活性处于严格控制之中,蛋白激酶的失活已被广泛研究,蛋白激酶抑制剂已是多种癌症的标准治疗一线药物。而过度活跃的蛋白激酶突变可造成多类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等。在治疗中,蛋白激酶抑制剂治疗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肿瘤耐药,肿瘤细胞出现新的突变,绕过药物控制,重新增殖。虽然蛋白激酶的研究已开展多...
近日,廖伟华教授带领的湘雅医院放射科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布朗大学白皛教授团队密切合作,联合分析美国多中心数据,成功开发了COVID-19人工智能系统,成果以原创性论著发表在Lancet子刊《Lancet Digital Health》上(IF:24.519),廖伟华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该人工智能系统有望使用胸部 X 线片与临床数据以预测 COVID-19 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进展,为全球抗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