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胃肠病学”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2.828 秒)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敦聘耶鲁大学田雪飞教授为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图)
暨南大学 第一医院 耶鲁大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3/21
2023年9月18日下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肾脏内科研究员、医学博士田雪飞客座教授敦聘仪式,在第一会议厅举行。医院徐安定院长、郭军副院长,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何蓉蓉副院长、暨南大学实验动物管理中心牛海涛主任,及肾内科成员和研究生等出席,仪式由郑小飞副院长主持。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蔡晓波、陆伦根团队取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突破性研究成果
消化科 蔡晓波 陆伦根团队 肝纤维化药物治疗 第一人民医院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3
近日,一项由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团队牵头的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成果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这篇题为“Hydronid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related to chronic hepatitis B: a Phase 2 randomize...
科学家发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临床研究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病学 鞘氨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6/16
近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胃肠病学的研究团队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Ozanimod(奥扎尼莫德)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结果及安全性评估,题为:Ozanimod a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Ulcerative Colitis。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杰团队发现肠区域神经免疫调控新机制——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图)
刘杰团队 美国科学院院报 肠道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5
肠道神经系统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其由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组成,不仅可支配肠道节律运动、分泌等生理性功能,还参与维持黏膜免疫系统的稳态。然而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受限于技术手段,肠道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意义却始终未能明确。华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杰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神经免疫调控及诊疗新策略研究,近年来着眼于肠神经系统与肠区域免疫的直接互作,力图从全新视角探索炎症性肠病区域免疫紊乱新机制,并研...
Abdominal Radiology :研究揭示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
Abdominal Radiology COVID19 胃肠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1/12
根据发表在《Abdominal Ra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学术研究综述,几乎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胃肠道症状。分析结果表明,腹部放射科医生需要在大流行期间对患者进行成像时保持警惕。
科学家发现地中海饮食能促进与“健康老龄化”有关的肠道细菌(图)
科学家 地中海饮食 健康老龄化 肠道细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8/11
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Gut上的一项涵盖5个国家的研究表明,连续一年食用地中海饮食可以促进与健康衰老相关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同时减少与老年人群中炎症相关的有害细菌。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衰老与身体功能退化和炎症增加有关,这两种情况都预示着虚弱的开始。而地中海饮食可能会对肠道细菌产生作用,从而有助于抑制老年人身体虚弱和认知能力下降。
近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种类的癌症与肠道微生物群内代谢物高水平相关。与此同时,肠道菌群与人们摄入某些细菌有关,这些细菌存在于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红茶和热可可中。因此他们建议,对于肠道癌症易感者,应注意饮食选择。研究人员认为包括上述富含抗氧化剂食物带入人体的肠道菌群为突变基因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特别有利于结肠癌的发展。研究负责人、希伯来大学劳滕贝格免疫学和癌症研究中心伊农...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博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的文章,研究人员利用多组学技术,针对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期间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引发炎症反应的机制开展研究,为IBD的治疗提供具...
无害的肠道细菌如何引起致命的血液感染?(图)
无害 肠道细菌 致命 血液感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4/26
来自美国几个机构的一个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进化过程,它将一种常见的人类肠道细菌转变为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病原体。近日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这篇研究中,该研究团队描述了他们对肠球菌的研究及其最近的进化史。
最新科研发现:婴儿肠道菌群与不同疾病病理特征有关
婴儿 肠道菌群 疾病 病理特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21
肠道菌群会不断变化,科学家近期发现: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组可能与不同疾病病理特征有关,包括I型糖尿病。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的Joseph Petrosino及同事运用基因测序分析了903名儿童的12500个粪便样本后发现,微生物群的构成以及多样性的变化可分为3个不同阶段:发育期(3~14个月)、过渡期(15~30个月)以及稳定期(31个月及以上)。
美加两国临床试验证实益生菌株LGG对小儿急性胃肠炎无益处
美加两国 临床试验 益生菌株 LGG 小儿急性 胃肠炎 无益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2/29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美国和加拿大开展的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给益生菌产业浇了一盆冷水:对急性胃肠炎的患儿补充益生菌进行辅助治疗,完全无法改善患儿的症状。而且这两项临床试验考验是号称全球被研究最多最透彻的鼠李糖乳杆菌,即LGG益生菌。虽然益生菌的作用目前有很多不确定,证据也不充分,但辅助治疗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表现为腹泻、呕吐的急性肠胃炎,是益生菌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领域,甚至有临床指南的推...
粪便移植帮助癌症患者恢复肠道有益菌(图)
粪便移植 癌症患者 肠道有益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0/31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自体粪便微生物群移植(auto-F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在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需要接受高强度抗生素治疗的癌症患者补充有益的肠道细菌。在这项研究中,接受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接受auto-FMT治疗。研究人员发现,auto-FMT能够在几天内使患者的肠道有益细菌恢复到接近基线水平,从而恢复其消化、免疫和其他...
研究发现肥胖与结肠癌关联的新分子机制
肥胖 结肠癌 新分子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5/2
新华社华盛顿4月30日电,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显示肥胖人群有更高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而结肠组织炎症是结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3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肥胖增加结肠组织炎症的新分子机制。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基因组研究发现结肠癌发病机理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基因组 结肠癌 发病机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12/21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基因组序列分析项目负责人中川英刀和兵库县医科大学教授池内浩基的联合研究小组,对炎症性肠疾病转化结肠癌患者的全基因组进行解析,发现了结肠癌发病机理。该研究成果将于近日发表在美国《Oncotarget》科学杂志上。在日本,溃疡性大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疾病患者近年来数量激增,目前有20多万患者接受长期治疗。而长期患有肠道慢性炎症,导致大肠癌发病风险极高。一旦患上大肠癌,就需接受大肠全...
新研究发现线粒体可以控制干细胞命运
新研究 现线粒体 干细胞命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2/5
人类的小肠上皮细胞每四到五天就更新一次,这一过程由肠壁上的小肠干细胞所引导。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在上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小肠上皮细胞的更新发生紊乱,比如因线粒体的缺陷所导致,慢性炎症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在最近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HSP60这个蛋白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该蛋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