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人物 催化化学相关记录387条 . 查询时间(3.275 秒)
严素定,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100字以内) 环境催化和高级氧化;主要社会兼职: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黄石市环保科技专家,黄石市环境应急专家。
刘勇平,1980年6月出生湖南,博士,教授,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光/电催化、光电化学。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西杰出青年基金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1项。在ChemSUSChem,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Smal...
吕慧丹,女,1979年生,汉族,工学博士。现在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获奖: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获第六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评比二等奖。发表教改论文4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主持桂林理工大学网络示范课程1项。研究方向为光催化、功能纳米材料化学,在材料学...
何方,男,1975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链催化转化、生物质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社会兼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等,...
郑晓丹,女,1984年07月生,广东海丰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手性及非手性氮杂大环金属配合物的组装及识别与催化等性能研究,手性及非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吸附、识别、催化等性能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已在包括Inorg. Chem.,Dalton Trans.,Cryst. Growth Des.,CrystEn...
吴雁,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00年7月四川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毕业至我校工作,2004年取得西南石油学院化学工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油田废水处理、原油脱酸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罗文嘉,男,1985年1月出生,博士。长期从事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工业催化材料的模拟及理性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多相催化、电催化、清洁能源等。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葛性波,男,1983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讲《物理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研究领域集中于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燃料电池,先后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J. Phys. Chem. C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篇,论文被引用600余次。
张辉,1980年0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2009年0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法联合培养),获化学工艺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02月-2013年06月在SABIC催化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09月-2016年07月在清华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师从李亚栋院士。主要从事能源化工、无机纳米功能材料以及油田废水催化处理技术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
林锦良,男,1984年9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2014年起担任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职务,主要任教《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课程。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反应工程与催化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主持(或完成)各级自然科学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已累计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此外,期间分别担任“班主任”和“导师制”及其它事务工作。
景孝廉,女,1981年生,副教授,博士,研究兴趣:工业催化,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董刚,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作国内访问学者,从事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设计与开发研究;
郑李垚,男,1990年12月生,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绿色催化与合成,碳氢键活化,生物质转化,杂环化学。科研项目:基于碳氢键活化的串联环化反应和生物质转化,广州大学“百人计划”启动项目,主持,2017.07–2022.06;炔烃选择性催化环化反应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一参与人,2015.01–2018.12,
佟连鹏,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无机小分子的转化反应,及其在可持续能源开发领域的应用。主要从事过渡金属络合物活化无机小分子以及催化无机小分子转化的研究,特别是与可持续能源发展相关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分子的氧化(2H2O → O2+ 4H++ 4e-)﹑质子的还原(2H+→ H2+ 2e-)和氧气分子的活化等。这些研究工作涉及到多个化学子学科,包括有机化学(配体设...
刘运林,男,1986.12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不对称催化合成;科研项目:广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已授权专利:周剑,刘运林(2011):手性α-二氟甲基取代的α-季碳氨基腈的合成方法。中国专利(Patent No 201110009393.9);周剑,刘运林(2011):一种α-二氟羰基取代的手性叔醇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中国专利(Patent No 2011104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