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表与界面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人物 表与界面物理学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1.922 秒)
范常峰,男,1991年生,中共党员,预聘副教授,2020年获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领域:绿色制造、表界面行为、微纳摩擦。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朱文鹏教授(图)     纳米材料  细胞结构  纳米材料表面物化性能优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29
教育简历:2003年进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学习;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杨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生期间主要针对纳米材料在力学作用下缺陷结构演化和强韧性能优化等微纳米物理和力学问题进行研究。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钟定永教授(图)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钟定永  教授  凝聚态物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29
199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从事学术研究。2013年回国工作,现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从事低维与表面物理研究,在Science、Nat. Commun.、Phys. Rev. Lett.、ACS Nano.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0多篇,撰写专著(章节)一部,申请专利多项。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4月出生,1990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学习, 199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物理系工作。主讲过本科生“新型功能材料”以及研究生“高等材料化学”等课程,参与«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教程»(副主编)、«新材料概论»(副主编)、以及«功能材料导论»等系列教材的编写。目前主要...
胡陈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Nano Energy副主编,Nano-Micro Letters 编委。主要从事表面界面物理及相关功能器件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传感器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共发表SCI 论文270 多篇,被引用9700 多次 (Web of Science),其中,Science Advances (2), Science Ro...
周颖慧,理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爱荷华州立大学和怀俄明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表面物理科学。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
朱琳,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2001年7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11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9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工作。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与功能材料机理、新型分子磁体及其器件设计和自旋电子学器件的...
刘士勇,男,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至200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至2006年于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预测与设计研究(导师来鲁华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至2009年于美国堪萨斯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Ilya Vakser教授)。2009年7月起任职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黄映洲副教授     波谱物理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声学超材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0/27
主要从事波谱物理研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声学超材料等领域做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工作,目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 letters, ACS Nano等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引用超过1900余次,...
李茂枝,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主要从事表面和界面、液态和玻璃态等凝聚态物质体系中非平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主要包括:1.表面生长动力学中的微观原子扩散及表面形貌的形成机理。2.量子尺寸效应对金属表面形貌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3.玻璃转变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4.大块金属玻璃的微观结构、玻璃形成能力、动力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获奖情况:200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