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应用语言学 >>> 语言教学 话语语言学 实验语言学 数理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翻译学 应用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应用语言学相关记录5141条 . 查询时间(4.701 秒)
孟威:构建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     全球视野 中国话语 体系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2
话语是交往的工具,也是文化的神经。话语权背后隐含着国与国之间地位、实力的角逐,记录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竞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打破西方垄断、谋求国际传播话语权提供了新契机,也为意识形态之争开辟了新场域。
言语超声采集仪(图)     言语超声采集仪  语言学  言语病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1
舌头是言语产生中运动轨迹最为复杂的发音器官,其变化可以很好地被言语超声采集仪捕捉。山东大学语音实验室的言语超声采集仪是由Articulate 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Micro Speech。
鼻流计(图)     鼻流计  发音空气动力学  语言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1
鼻流计是采集和分析发音空气动力学数据的有效工具,也是临床中诊断和评估患者腭咽闭合问题的通用工具。山东大学语音实验室的鼻流计由Glottal公司生产,其具有非侵入性、易操作和便携等优点。
政府环境治理话语会以其在中国环境议题建构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沟通、动员、教育、凝聚共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引领环境传播话语格局,深刻影响环境治理的实践及效果。本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范式,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环境治理话语的演变特征和规律,弥补现有环境传播研究对政府话语关注的不足。从历史的纵向发展观之,政府环境治理话语呈现出四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横向的话语类别来看,政府环境...
抗疫纪实影像作为对抗疫实践进程的视觉呈现,形成了史料书写、增强家国认同、促进社会整合与共意动员,以及建构国家形象、争取国际话语资源等一系列社会功能。本文从话语生产与国际传播的视角出发,依托视觉框架分析的方法路径,考察抗疫纪实影像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实践。
文学翻译到底在翻译什么?文学翻译作品与原著作品之间是什么关系?读译作就一定会低于原著一等吗?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翻译难度何在?2022年3月17日晚,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和畅销书译者李继宏,就“翻译:穿越时空的对话”主题展开一场连线直播对谈。两位在文学翻译的海洋里徜徉已久,各自对文学翻译深有心得,对以上问题有精彩的见解分享。身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的林少华,在中日文学翻译领域成果...
1984年的春天,22岁的晏绍祥结束内蒙古大学“世界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复试,中途在北京转车回安徽时,因为候车无聊,他转悠到火车站附近的王府井新华书店,意外地发现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阿庇安的《罗马史》,向来喜欢买书的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而在与商务印书馆的初次“相逢”之前,他从未听说过这家国内老字号出版机构的名字。后来,他买的那些书都被收入大名鼎鼎的“汉译世界学术名...
融合上下文信息和关键信息的文本摘要     文本摘要  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指针网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24
文本摘要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地概括文本的核心内容。目前文本摘要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在解码过程中利用软注意力获取所需的上下文语义信息。但是,由于编码器有时候会编码过多的信息,所以生成的摘要不一定会概括源文本的核心内容。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注意指针网络的文本摘要模型。首先,该模型使用了双注意指针融合网络,其中自注意机制从编码器中收集关键信息,软注意和指针网络通过上下文...
从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叶,伴随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盛,西方人(主要是来华教士)透过经典文献理解中国文化的主观意愿日渐加深。其间,“礼仪之争”与“译名之争”对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刻,反映了中西文化相遇、碰撞、相适、融合的大致过程。学界较多侧重对其作独立考察,而较少关注它们与中国文化西传的关系,尤其是“译名之争”对中国典籍西传的影响,以及不同立场传教士在争论中的态度与倾向。作为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政史文献汇编,...
为了解决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存在的读写危机和思辨缺席等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本科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本科阶段开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如何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本文认为,这一方面缘于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研究能力要在“如何做”上下功夫,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说,需要从教...
本文采取三人对谈的形式,以近年提出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为例,围绕其概念生成、研究前瞻和反思,探讨通过理论创新拓展中国译学话语空间、服务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本文认为,翻译理论创新应立足于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国家治理和国际治理等相关问题;多元话语创生路径是可取的,但应基于问题特征和研究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简单模仿或盲目跟风不是创新之举;在方法论上,应当打破单学科思维,采...
目前,数量有限的相关研究一致认为,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机构主动发起组织的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主要是英美等西方国家)被视为“宣传”作品而遇冷。这一解读可能有陷入以偏概全的“先验论”的危险,忽视了这一时期国家翻译实践作为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或国家叙事与国家战略行为的本质,也忽视了译本接受情况的多样性。借助于数量有限的一手史料和相关研究,本文首先集中考察了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主体发行机构国际书店的发...
《麦克白》汉译本注释探究     麦克白  注释  副文本  译者观  读者观  翻译策略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0
作为翻译文本的重要内容,注释不仅可以弥补读者的文化缺省,还能够折射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及其读者观,是译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麦克白》在不同时期的11个汉译本(包含1个导读本),对各译本的注释进行统计分类,并就典型注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麦克白》不同译本的注释不仅是读者了解异域文化的重要窗口,还是译者翻译观和读者观的重要载体;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译者的隐形和显形以及特定读者群体的感受与反应,揭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翻译发展迅猛,对翻译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给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与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市场需求迅速膨胀,也给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挑战。在新时代,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本研究调查了218家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对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主要包括机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译后编辑模式有待普及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行业、...
中国古典文论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最为肥沃的土壤。本文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六观”说和黄维樑的现代解释为基础,尝试构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s翻译批评的操作框架,包括位体、事义、置辞、宫商、奇正和通变6个层面,并结合古典诗词翻译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具体的论题与切入视角。从“六观”视角进行古典诗词翻译批评,既可从宏观层面切入,也可从具体个案着手,但都需以博观和精阅为前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