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清代文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清代文学相关记录176条 . 查询时间(3.063 秒)
《红楼梦》里的宠物      红楼梦  宠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6/24
  《红楼梦》里出现得最多的宠物是禽鸟。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先到西边贾母的院落,进入垂花门,只见“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后来盖起大观园,怡红院里禽鸟更多。怡红院里的特色植物是蕉棠两植,特色宠物,第二十六回通过到访的贾芸眼中看到“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当然也写道“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但仙鹤显然是宝玉的最爱,他迁入怡红院后便写出《四季即事诗》,...
新文学初期上海城市现代性表达中的日本因素     现代性  殖民性  日本  启蒙  消费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2/22
从“五四”到30年代,新文学上海现代性域外因素的获取,大致存在有日本和欧美两种。日本因素的作用主要发生于“五四”时期,并体现为启蒙现代性。至30年代,在关于反殖民主义和社会革命主题中,日本因素成为负面,并完全退出城市现代性建构,城市现代性表达被欧美城市的场景移植所替代。
《宋诗钞选》刊刻年代考     宋诗钞选  刊刻年代  版本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6/18
《宋诗钞》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其版本现存尚可考知的共有七种。其中清康熙十年(1671年)三余堂藏板的《宋诗钞选》,迄今学界尚无人提及,其刊刻年代,据考证大致应在乾隆以后。
王闿运与桐城派——论王闿运文学思想的另一渊源     王闿运  桐城派  学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6/18
桐城派对湖湘派领袖王闿运文学思想的影响是隐势的。不管是在学理、地域、教育以及王闿运的交游上,都可以发现桐城派和王闿运之间的渊源关系。王闿运的很多重要思想都可以说是对桐城派的袭用和吸收。
洋务运动对现代化中国事业的启示     洋务运动  现代化中国事业  晚清史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4/10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它加快了中国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体制转变的过程,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最终它还是以失败结束。
张船山书画年谱     张船山  书画年谱  诗人  船山诗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23
张船山,名问陶,清代四川遂宁人。著名诗人、书画大家,著有《船山诗草》及《船山诗草补遗》共26卷,创作有书画作品数千幅,近年拍卖其书画亦达500余件。时有“青莲再世”、“少陵复出”、“家无船山字,枉为读书人;家无船山画,不算书香门”之誉。我曾编著《张问陶年谱》(巴蜀书社2000年初版、2005年修订再版),重点介绍船山诗歌创作情况,对其书画,涉及不多。今特编撰其书画年谱,主要记其书画活动,以补前谱之...
晚清科幻小说中的时空想象     时空想象  科幻小说  晚清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20
科幻小说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封神榜》。工业能成为学幻想的内容,怎么说也是19世纪以后的事了。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儒勒·凡尔纳的俗科幻小说,时间过了半个多世纪。等到1900年前后,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已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固定框框,热衷于幻想时间机器、太空探险和火星人入侵的故事了。地球上的工业文明相对于他的幻想世界来说俨然是显得过于平淡了些我觉得,这种情况证实了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
晚清欧日人士的“中国讲述”与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     晚清  中国讲述  国民性  民族叙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20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供了由域外眼光观察中国的独特取径,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提供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的进路及中国文学需要变革的信息。不仅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型作家开始思考、实践中国文学的“突变”,就连一般文士的文学撰述也增添...
历史与记忆:中国吴语小说论     小说语言  吴语小说  何典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16
本文所考察的吴语小说,总体特征是使用吴语(以苏州话为中心)和描写吴地世情(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小说。这类小说大多产生于清末民初时期,主要作品有《何典》、《海上花列传》、《海天鸿雪记》、《海上繁华梦》、《九尾龟》、《人间地狱》等小说。这些吴语小说曾经辉煌过,但很快就泯灭了。论文由四个方面组成:一、吴语小说产生与消失的背景分析;二、吴语小说的文化分析;三、吴语小说的文学传统和叙事分析;四、吴语小...
清代初年大量涌现的清词选本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方式,这些当代词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体现出了清初词家对于词体的反思与改造。清初词人推尊词体的用心反映出他们的文体自觉,而辨析词体的努力则集中反映出他们的文体焦虑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于诗词二种文体的比较上。通过“诗人之词”、“词人之词”等名目的提出与阐释,清初词人逐步建构起较为明确的选词观念,并在自身的选词实践中传达出他们重建词格的行动,从而使词体真正被...
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正名     浙东经史学派  清代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10
“浙东学派”的名称最早是由黄宗羲提出来的,指的是明初以来今绍兴、宁波地区学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即浙东学统,或曰浙东学脉,而非现代意义的学派。近代学术大师梁启超首先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概念,但梁氏之论也存在偏颇之处,即把浙东学派仅仅看做一个史学流派。实际上,以黄宗羲为首的清代浙东学派,是一个崛起于清初、延续至清末、涵括经学、史学、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而以经史之学为主体的学术流派。该学派的活动...
为《琴志楼诗集》惜错     清末民初  琴志楼诗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10
易顺鼎在清末民初是声望甚高的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他的《琴志楼诗集》列为“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之一推出,使今天和后世的读者能够很方便地读到他的诗作,是很可感谢的。这部精装两厚册、定价120元的书,如果不是很珍爱他的诗作的读者,大约也未必会去买它。老友黎体贤是易家的外孙女,将她外婆家的这部名著赠送了一部给我。我在欣喜之余也觉得有一点遗憾,就是它的编校工作做得还不够认真仔细,阅读中不时遇到错字。
清初“词史”观念的确立与建构     清初  词史  诗史  尊体  以文为词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9
陈维崧提出的“词史”理论,借鉴了宋代以来关于“诗史”的理论探讨,适应了清代词学复兴的大趋势,同时也成为清代词学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及时总结了明遗民的创作经验,将词赋予存史与补史的意义,富有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史学文化观。和以往词学的发展相同,这一理论也是向诗学中寻找资源,但却与当时诗学的探索同步发展,使得词学原本滞后的状况得到改变,也使得词进一步在整体意义上具有了更深厚的抒情诗内涵...
清诗总集所见名家集外诗文辑考     清诗  总集  集外诗文  考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9
清诗总集中,有大量作品为作者本人的诗文别集所未收,可以用来辑佚补充。限于时间和精力,现在只能将其中若干特别著名的作家的作品予以采辑,并酌加考证,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虚幻的红楼与荒唐的考证     考证  红楼  虚幻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问世,众多疑问需要考证,作者和脂评似乎一再强调它来之于真实生活的故事,红学专家和爱好者绞尽脑汁地探研,近百年来,更有无数文化名人参与,形成庞大的红学研究体系,可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研究结果总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所有研究者都不敢轻易用排除法加以否定,以前资料很难公开,一般人很难涉及,而专家深陷其中,无法看见卢山真面。今以初犊之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