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清代文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清代文学相关记录176条 . 查询时间(3.995 秒)
题咏《红楼梦》蔚成风气,已是嘉、道以后的事了,乾隆年间尚属罕见。最近,我们发现了一首题为《读〈石头记〉偶成》的诗,经初步考查,这首诗是睿恭亲王淳颖在乾隆辛亥(1792年)春夏之交写成的。这对探寻《红楼梦》的早期流传,抄本面貌及八十回后作者等问题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资料。
一条被篡改过的诗注     张元济  诗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5
几年前,笔者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校勘学大师的悲哀——由张元济著作校勘问题想到的》,刊登在《东方文化》2003年第6期上。拙文提到1986年版《张元济诗文》中的作品,原稿被人篡改的许多事例。当时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   张元济作于1937年10月14日的《挽陈伯岩》七绝四首(《诗文》第39页)第四首云:   频年烽火隔乡关。满地残花色自殷。
遗民张岱历史散文书写中的对象考察     张岱  历史散文  对象考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5
张岱的历史散文书写,代表了清初明遗民历史散文书写的动向和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他在追究明朝灭亡多方面的内在原因的同时,从庶民小人物身上看到了民族大义、过人本领和理想生活境界,初步认识到历史脉动的底层力量所在,成为《儒林外史》寄望平民奇人的先声。
论慈禧太后之死及其与光绪帝之死的关系     慈禧太后  光绪帝  晚清史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4/10
“玉座珠帘五十春,临朝三度抱冲人。扶床一见雏孙拜,定省仪鸾仅隔晨”。这是后人述及清末慈禧太后死时情景的一首宫词①。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俗称西太后,是咸丰帝奕詝之贵妃,同治帝载淳之生母,光绪帝载湉的母后,生前屡加徽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以下简称“慈禧”),死后葬于定陵东普陀峪,称定东陵,谥为“孝钦显皇后”。
张问陶与刘大观交游考     交游考  刘大观  张问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6
清代乾嘉诗坛,人物阜繁,如群星耀空。诗人交游之频,亦极一时之盛。在众多诗人中,有一对诗人的交游及其诗作,尤其引人瞩目。这对诗人,就是活跃在乾嘉诗坛上颇负盛名的张问陶和刘大观。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张问陶与刘大观相识,至嘉庆十九年(1814)张问陶病逝,在长达二十年的交往中,他们诗酒唱和,志趣相投,胆肝相照,互见性情,友谊纯真。其交游诗作记录了乾嘉诗坛“诗人相重”的一段佳话。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卑顺  东方女性美  隐于闺阁  爱情婚姻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7/12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个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本文旨在探求其不同寻常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她把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追求男女平等的李清照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甘心“隐于闺阁”,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李清照的两次婚姻,既有难得的幸福,更有不可避免的不幸,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婚姻基础的观念在这幸与不幸中得到充分展示。
龚定庵诞辰二百周年有感     诞辰  龚定庵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2/1
钱塘潮起大音声,一箫一剑识生平;忧患但悲千夫泪,情豪始惊万马喑。复本病梅觉春深,化泥落红发华新;于今尽枝著烂漫,装点西湖独风韵。
“狱神庙”辨——并向吴世昌、孙逊同志请教     孙逊  吴世昌  狱神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8
在《红楼梦》庚辰本的第二十回,庚辰、甲戌本的第二十六回,甲戍、庚辰本的第二十七回,靖本第四十二回的脂砚斋批语中,都出现了“狱神庙”字样。吴世昌同志对此作了这样的考证: “狱神庙”,是封建时代设在监狱里的一种庙,庙里供的是所谓“狱神”,因而得名。罪犯刚押入狱中,或判刑后起解、赴刑之前,都要祭狱神,这对有门路的囚犯来说,就提供了一个贿赂狱更或押解犯人的公差的机会。《红楼梦》八十回后写到的《狱神庙》回,...
“只待新雷第一声”——论张维屏思想和创作的若干新特色     思想  张维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8
作为一泣生活在上一世纪中国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诗人.张维屏(字子树,号南山)不仅挥笔写下了一大批真实反映两次鸦片战争,堪称诗史的爱国诗歌,他的思想和创作还体现了不少新的倾向。时代和个人,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因素,使他对传统的观念有所怀疑和批判,逐渐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1824年早春,张维屏作了一首七绝《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这首富于哲理的小诗...
论“曹学”     曹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5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红楼梦》的著者曹雪芹的专著、专文的逐渐增多,学术界里出现了“曹学”的说法。最早提出“曹学”二字的,要算海外学者余英时教授。他在一九七三年发表的《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文中,有两
论汪中的文与情         汪中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5
旨高喻深,貌闲心戚。——李审言:《汪容甫先生赞序》汪中(容甫)是清乾隆一代杰出的学者。他生于乾隆九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44—1795)。汪中著述留传下来的有《述学》及文若干篇和诗百四十余首。汪中是近代少有的既富有学识又有文采的学者,在他专著以外的文中,他的情感是如此之奔放,文固然美,而潜存于文中的情实在更胜于文。本文拟就此探索一下作为学者的汪中,他文章中所显露的这种情感跟他的经历、他的内心究竟...
论妙玉     红楼梦  妙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4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是作者着力刻划的十二个女子。自《红楼梦》问世的两百多年来,对于十二钗,论者已多有评述,且都比较深刻;惟独对于十二钗里的妙玉,却论者寥寥,且非议者多,竟而至于有人把妙玉打成是一个“神经变态的色情狂家伙”(林语堂语)。妙玉究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又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拉上这样一个与贾家毫无关系的人进大观园,以凑成十二钗之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思议。
纳兰词艺术探幽     艺术  纳兰词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4
世谓成容若纳兰词追慕南唐遗风,得后主嗣响,是为肯綮之论。然纳兰虽崇仰后主,汲取其养料,却非“一生在乳母胸前过日”。他遍涉诸家,博采众长,主张“凡骚雅以来皆汝师”。其词不仅在形式上小令、慢调兼容并举,在内容上,多样化的题材拓宽了词表现生活的领域;在艺术上,更鄙薄临摹仿效,随人移踵,故能有别于清代的宗唐、宗宋派而独树一帜,创“自有之面目”。惟其如此,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很难简单地以一、二句话作结。本文只是...
芹红新语     红楼梦  曹雪芹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1
一、“白雪歌残梦正长”——漫谈《红楼梦》稿本抄本及雪芹文物“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①一代文豪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离开了人世。②——下一年初秋,雪芹生前友人张宜泉从居处海淀③去西山,凭吊雪芹故居,写了《伤芹溪居士》一首悼诗,中有“白雪歌残梦正长”之句。④这句诗里的“梦”宇,红学研究者认为与《红楼梦》有关联,而在诗句里用了“歌残”、“梦正长”字眼,可说异乎寻常,是否张宜泉在雪芹...
沈德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沈德潜  清代  文学家  诗学体系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1/20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本文从文学发展史和文艺理论演变史的角度,在纵向概述沈德潜生前及后人研究沈德潜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界普遍关注的沈德潜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与“温柔敦厚”说、沈德潜诗歌创作及其在唐诗学上的贡献等情况作了细致的学术梳理和评述。作者同时指出,目前人们对沈德潜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并且对研究的方法作出自己的思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