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近代文学史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近代文学史相关记录212条 . 查询时间(6.519 秒)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史书写     全球化  文学史  书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8/21
“全球化”本来意指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和发展的态势,但是,随着资本全球化程度的日渐深入,人类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由于资本的推动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渗透到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各个维度,引起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观念革新。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驿站,无论赞成与否,这都将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直面的学术事实。面对如此的语境,文学史理论应该...
略论许寿裳在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活动     光复初期  跨海知识分子  许寿裳  五四新文化精神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2/23
作为光复初期跨海知识分子的重要一员,许寿裳在台湾主持了台湾省编译馆的工作,后进入台湾大学任教,与当地知识分子建立起密切的互动关系。此外,他大力宣传鲁迅精神,成为战后台湾鲁迅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为推动知识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革命发端史的几个版本(图)     新青年  文学革命  钱玄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6/13
新青年   谁是文学革命的第一人?就学理而言,这是一个愚不可及的问题。一种社会意识或文学思潮的起源决不像婴儿之降生,有一个明确的时辰。它总是暧昧不清,成分复杂,浑沌难辨。它有一个不见之于革命编年史的史前史阶段。但对革命编年史来说,把一个日期明确的事件作为革命的起源,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起源史关乎文化领导权的正当性,迫使他人从文学革命家的表述而不是此前任何人的相似表述中去寻求“首创性”。   ...
《近代文学的变革》     袁进  《近代文学的变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5/20
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是一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过程,它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近代文学作出的选择,实际上决定了以后的文学发展,一直到现在,现当代文学碰到的问题,如文学的市场化问题,文学的雅俗问题,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作家面对各种潮流是否坚持自主意识问题,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流问题,中国文学吸收外来影响问题...
《王国维评传》     《王国维评传》  袁英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5/20
《王国维评传》:第一章 博综诸学露峥嵘;第二章 新证古史成宗师.........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作家离乡背井,在外地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之“离岛写作”(Exodus Writings )。这些作品的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
新红学真的走到“末路”了吗     《红学末路》;新红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5/12
 甲申除夕前五日,笔者收到未曾谋面的前辈朋友克非先生寄来的新著:《红学末路》。但细读三过,实在不能苟同该书的观点。   《红学末路》一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脂砚斋、脂本的揭示,宣告新红学“已到了穷途末路”。作者在该书《题记》中说:“本书提到的红学,专指新红学,即所谓的考证派红学。”依此,书名应称之曰 “新红学末路”,方才切题。好在只要读过这本书,也能领会作者的心意,倒也不必过多的在题目上做纠缠。...
张爱玲怕谁?     《半生缘》  张爱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5/5
苏友贞在2005年第3期《万象》撰文认为,对于张爱玲来说,她没有所谓的“影响的焦虑”。她谁也不怕地借用与改写她认为可用的素材,不管是西方的,中国的,经典的,通俗的,古典的,现代的,甚至是她同时代并相识的作者。对张爱玲受西方文学影响的问题,由于张爱传奇的日渐神话化,张爱玲与西方作品之间的对比研究,呈现出了一意认同“张风压倒西风”的倾向,而作者试图把这类比较工作拉回到“如何异同”的客观分析,逃离计较“...
张爱玲政治身份的界定问题     界定  政治身份  张爱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5/5
张泉在《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张爱玲是沦陷时期最流行的文人之一,也是对后世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因此,在涉及张爱玲时,对沦陷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研究持否定的观点,往往极力加以贬低,甚至将其界定为“文化汉奸”或“附敌附伪的作家”,并将其作为从总体上否定沦陷区文学的重要证据之一。如此对张爱玲的评价问题,特别是她的政治倾向问题,便成了沦陷区文学研究中很难回避的一个课题。
张恨水轶事     小说  张恨水  话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5/5
张恨水是20世纪30年代颇负盛名的通俗小说家。他是安徽潜山人,早年学农,曾经就读于蒙藏垦殖学校,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学,辍学后曾从事话剧活动。1919年他去北平求职,先后担任过《益世报》、《世界晚报》编辑。“五四”运动后新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张恨水开 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早期作品有《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等,代表作有《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魍魉世界》、《牛马走》、...
“后知青文学”的新写实趋向     后知青文学  新写实趋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24
一、关于“知青文学”和“后知青文学”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十几年间,数以百万计的知识青年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产生了当代文学史上的“知青文学”一脉。这一文学思潮的开初时具有震聋发聩意义的是卢新华的《伤痕》,此后产生了如孔捷生的《南方的岸》、王安忆的《广
论福克纳与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后现代特征     福克纳  大陆新武侠  后现代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3/6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界%&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作家们的小说的后现代特性#表现了全球化大语境之下文学发展的相似性&
基于文化类型的文学史分期论      文化类型  文学史  分期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28
一切长时段的历史研究都无法回避时代分期问题。时代分期不仅提供了一个历史书写的单位,它同时也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因为时期概念是历史认识的主要工具之一,没有时期概念,尤其是没有划分时期的标准,我们就很难有效地实现对历史的把握和建构。自人类有史学以来,历史分期就总是时代观念的产物,既然历史认识和解释是无限的,历史分期也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这...
论郁达夫的旧体诗情结     郁达夫旧体诗  旧诗文情调  审美追求  文学理想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16
旧体诗的写作几乎贯穿于郁达夫的整个创作时期,作者对这一文类的爱好和选择,表现出其灵魂深处所潜藏着的虽放浪形骸之外、仍不失名士风流的那种旧式文人的特征。它是一种传统文学修养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反映了作家的人生态度、审美追求、思考方式和文学理想。
1950~1970年代文学中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     上海  工业化  城市身份  新中国文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21
文章讨论1950~1970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城市身份叙述。新上海被斩断了与旧中国口岸城市的关系,却被留存了其形象谱系中的工业化逻辑,并强化、扩张为整个国家的意义。对于上海的理解,一是血统论,即突出上海的社会主义左翼特性;二是断裂论,即对上海资本主义终结式的理解,以使上海的工业化获得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只有这样,上海才具备了推广意义上的新中国国家特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