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340条 . 查询时间(3.853 秒)
门巴族文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中国门巴族的文学,主要是该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在该民族的神话作品中,有关自然认知的神话《那嘎湖》、《三兄弟河》以及表现远古时代人类与魔怪斗争的神话《镇压女妖》、《吉萨格来战妖魔》等,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民间传说的主要作品,有《皮休嘎木》等。门巴族的民歌十分丰富。被称为"萨玛"的酒歌,是流传久远的一种民歌,多在婚礼、节日和各种酒会上演唱,有一段体和多段体的区别,《白鹤歌》、《宝贝》、《聚欢》、《牧人...
凉山彝族     彝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克智"是彝族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彝族民间流传最广,运用场合最多的口头文学之一。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为特点。其语言特色具有诗一般的韵律,因此,容易掌握和运用。 "克智"是彝语的音译。"克"是"口"、"嘴巴"的意思,"智"是移动、搬迁、退让的意思。"克智"名称说明"克智"具有口头性、灵活性...
傈僳族文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中国傈僳族的文学,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晚近时期出现的作家文学两个部分。神话作品《创世纪》、《洪水滔天》、《我们的祖先》、《猎神》、《山神》等,在傈僳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对世界万物及人类起源等根本性问题的朴素认知和奇特想象。叙事长诗也是傈僳族民间文学中的一个主要的品类:体现民族先民对本民族历史的记忆,有《古战歌》;展示劳动者的生活场景和生产知识,有《生产调》、《种瓜调...
黎族文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中国黎族的文学,由民间口承的文学和作家创作的作品两部分组成,其中民间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黎族的神话作品中,《洪水的故事》、《螃蟹精》、《南瓜的故事》等洪水神话相当丰富,这与黎族古来便聚居在海南岛而当地在远古时代曾遭到过异常规模的海侵不无关系,洪水神话带有该民族初民早期记忆的印痕。另一类图腾神话《天狗》、《黎母山的传说》、《约加拉西》等,则反映了黎族祖先认为人类起源于动物的朴素看法。黎族的民间传说...
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     民族文学  老舍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境内的族别文学分野中,隶属于满族文学。这句话,在十年前说出来,还让文学圈内的某些有识之士感到有那么一点意外和茫然。笔者于1984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届老舍学术讨论会上,曾经提交了题为《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的论文①,虽然得到了许多与会学者的赞同和认可,但也确有些颇不以为然的反馈,似乎把老舍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把老舍作品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来看待,便是有意无意地在贬低老舍及其创...
口头诗学问题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其实,在没有文字可资使用的环境下,如文字发明以前的远古时期,甚或在今天仍然处于“无文字社会”的地方,诗歌大都是口头传唱的。这种诗歌,我们就叫它作口头诗歌(oral poetry);关于这种诗歌的理论,也就叫做口头诗学(oral poetics)。   “口头诗学”在西方已有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也是一种方法论系统,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研究,有着...
毛南族文学     毛南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中国毛南族的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个组成部分。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为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别。婆王,是毛南族神话中的生育女神,据说她掌管着花山,她赐给谁家红花,谁家就可以生男孩;她赐给谁家蓝花或者白花,谁家就可以生女孩;而她把一株红花与一株蓝花或白花移植到一起,人间就会有一对男女结为夫妻;此外,人们的生老病死,也都和婆王有关。毛南族民间还有洪水遗民神话《盘和古的故事》,说盘和古本是远古时代...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文化品格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内容提要:本文在全面阅读和考察了彝族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文化学的层面论述了吉狄马加诗歌对于处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彝族文化的反思、变革与创新的时代使命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视、文化溯源、文化批判及文化救赎的美学旨趣和文化品格。   关键词:吉狄马加 诗歌 文化品格 文化内视 ...
论当代彝族汉诗的兴起     彝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在本文叙述的伊始,必须先明确一个概念:我们现在被许多评论者称之为“当代彝族诗歌”的对象,其实应该称之为“当代彝族汉诗”。原因在于,所谓“当代彝族诗歌”,无疑首先应该谈到“当代彝文诗歌创作”,而“所谓‘当代彝文诗歌创作’是指20世纪80年代起始以来,彝族诗人、作者用母语直接创作出来的文本总称”。除去“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概念的限制,“彝文诗歌创作”早就“古已有之”,虽然它们“绝大部分作...
乱与治的整一评满族作家何双及的小说《麻刀》     满族作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在《民族文学》2004年第10期,读到满族女作家何双及的小说《麻刀》,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的一个字是“乱”。说到“乱”,人们立刻会想到混乱、杂乱、淆乱、忙乱、烦乱、紊乱这样一些义项。其实,“乱”在古汉语里还有一个恰恰相反的涵义:治。这种一个词而兼相反或相对两种意义的现象,训诂学上称之为“反训”。 《离骚》、汉乐府、汉赋的结尾一般都会以“乱曰”来结尾,表示的意思是终篇的结尾或乐歌的卒章。显然,这里...
廖元德:潜心20载挖掘“娇阿依”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娇阿依”作为重庆市重点曲目在会演中推出,获得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对于潜心挖掘、收集、整理和推介渝东南原生态民歌奇葩“娇阿依”的廖元德来说,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迷上音乐不回头 ...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刘宗迪 跟刺猬争论有一种很大的危险,就是你很可能变成浑身是刺的刺猬身上的一颗无可奈何的草莓,除了跟着刺猬一条道走到黑之外,别无选择;跟哲学家争论也有一种危险,就是你很可能陷进哲学思辨的黑洞中,除了变成一颗塌陷的微尘跟着哲学概念的轴线疯狂运转之外,别无选择。与吕微过招,就像一次思想探险,时时刻...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1923年2月,中国文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论战缘起于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张在演说中对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力主划清科学与人生观的界限,着力提倡宋明理学。这一观点受到了以丁文江为代表的科学派的严厉批评。 西方世界将这种观念分歧称做“斯诺命题”。1952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 ...
口头理论的学术走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为《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的中译本增序这篇前言,我深感欣悦。藉此机会,我能够直接与中国的专家们谈论一种对口头传承具有独特效用的研究方式,一种从文学、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诸学科中汲取学术活力的方法论,则至为荣幸。在此,请允许我将此前言集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简要陈述:(1)扼要地概括该学说的学术背景,这些问题在本书的正文中有较多篇幅的叙述;(2)简略地说明自本书面世的1988年以来该学说又获...
口头传统·书写文化·电子传媒体     口头传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7
【 提要 】 哈佛大学的古典学者帕里和洛德对“荷马问题”的深入探究,可谓是在死寂无声的故纸堆里另辟蹊径,让隐没在书写文化背后的“口头传统”发出了“过去的声音”,随即这个声音震撼了整个西方知识界──引发了学界对“口头传统”的对立物──“书写传统”深入持久的思考。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期,洛德的《故事歌手》(Singer of Tales)面世未久,“口头理论”(Oral Fomulaic Theor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