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细胞遗传学”相关记录462条 . 查询时间(2.484 秒)
硬粒小麦、提莫菲维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硬粒小麦 提莫菲维小麦 四倍体长穗偃麦草 属间杂种 同亲配对 二倍体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2
摘要首次获得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提莫菲维小麦(T. timopheevi Zhuk)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tetraploid Elytrigia elongata)的属间杂种,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为5.29%和1.41%。杂种均表现为多年生,具很强的生活力,形态上呈双亲中间类型。杂种F1自交不育,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回交,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的F1均获得杂交种子。杂种F1...
云南三种角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核型 C-带 Ag-NORs 角蟾属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2
摘要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8SM+2T),NF=50,5+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16M+82SM+2ST),NF=50,5+8,No.6为S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
镉污染区人群淋巴细胞姐妹洒色单体交换率的检测
镉 SCE 外周血淋巴细胞 污染区人群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2
摘要对生活于镉污染区域的38人(男20人;女18人)和对照组9人(男7人;女2人)进行外周血淋巴 细胞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检测,并结合个体尿镉浓度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组 人群的SCE频率无显著性差异,SCE频率与尿镉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人X染色体间期细胞遗传学研究
间期细胞遗传学 α卫星DNA原位杂交 R显带Barr小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2
摘要应用人X染色体α卫星DNA探针进行X染色体正常或异常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间期 核的原位杂交,在R显带的中期分裂相上,绝大部分杂交颗粒位于X染色体着丝粒区(p11→q1 1);在间期核内则显现与X染色体数相一致的银颗粒簇,其中相当部分位于核边缘区。实验 结查表明,用原位杂交来检测X染色体数目,比记数Barr小体的方法可靠。本文还就α卫星D NA探针在间期细胞遗传学方面广泛的应用做了讨。
...
中国两种掌突蟾(锄足蟾科Pelobatidae,无尾目Anura)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腹斑掌突蟾 高山掌突蟾 核型,银染 C-带 锄足蟾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1
摘要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两种Leptolalax——L.ventripunctatus和L.alpinus的常规Giemsa 核型、C-带和和Ag-NORs作了研究,结果表明L.ventripunctatus的2n=22,20 M+2T,NF=42,1 对Ag-NORs位于5q,并呈现异形现象,该区域亦显C-带正染;L.alpinus 2n=24,14M+4SM+6T, NF=42,1cf Ag...
培养人淋巴细胞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的比较研究Ⅱ.丝裂霉素C的遗传毒性效应
微核测试法 细胞分裂阻滞 常规法 人淋巴细胞 丝裂霉素C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1
摘要为了确定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测试法(BC-MNT)的实用价值,本研究用0.025—0.4μg/mL的丝裂 霉素C(MMC)处理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比较CB-与常远见(C)-MNT检测遗传毒性的敏感 性,结果表明:(1)在整个剂量范围内,两法测得的微核率(MNF)均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但CB法测得MNF低于常规法,随剂量增加而加著;CB法测知的最低浓度为0.1μg/ml,常规法 为0.02...
小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RNA组分的电镜研究
联会复合体 RNA 小鼠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1
摘要本文运用常规染色和Bernhard染色方法对切片标本中小鼠粗线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的 超微结构和电镜细胞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经常规染色后,可见SC由侧生组分(LE)、中央组 分(CE)和L-C纤维组成;SC宽约210nm,LE宽约60nm,中央间隔区宽约90nm。在Bernhard染色 标本中,SC的LE、CE和L-C纤维着色较深,说明其中含有RNA;SC各结构组分的宽度和形态特 点与...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改建酵母细胞的研究v.酿酒酵母与糖化酵母种间融合杂种的遗传分析
种间融合杂种 糖化酵母 遗传分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1
摘要HU-KDF-185菌株是由单倍体糖化酵母与二倍体椭圆酿酒酵母经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种间 三倍体融合杂种。遗传分析表明,该杂种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其产孢率为13 .54%;但在特定预培养条件下,可提高到38.61%,即使在只含0.98%醋酸钾和0.186%KCl的HU -Li简易产孢培养基上,其产孢率也可达33.23%。用显微操作器解剖了202个4孢子子囊,得 到376个四分子单孢...
摘要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和普通小麦鲁麦1号为亲本,对其杂种的6个世代(F1、F 2、F3、B1F2、B1F3、B2F2)的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杂种F1开始,随着自交 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后代植株染色体数逐渐减少;植株染色体数越多,减数分裂中期I 单价体出现频数、多价体出现类型及频数也越多,但二价体出现个数基本稳定在21左右。通 过细胞学鉴定和性状观察,从小偃7430与鲁...
摘要花粉母细胞中期I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II(2 0—35)+1.15III(0—4)+1.22IV(0-4)+0.42V(0-2)+0.43VI(0-2)+0.20VII(0-1)+0.06VIII(0- 1)+0.0IX(0-1)+0.75I(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h.ponticum 中必然存在着染色体组 重复。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种F1根...
摘要通过普通小麦(AABBDD 2n=42)与滨麦(JJNN 2n=28)杂种幼胚培养,获得F17株(ABDJN 2n =35)。用秋水仙碱处理分蘖节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得到11粒种子。幼胚培养后得到BC1F17 株(AABBDDJN 2n=56)。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至BC1F6代,获得3种穗型的八倍体小滨麦(AABBDDJ J 或 AABBDDNN)。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2—56。花粉母细胞减数...
摘要2个小麦-黑麦-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复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每细胞构型为19.53Ⅰ+13.47Ⅱ+0.70Ⅲ+0.06Ⅳ和19.99Ⅰ+13.42Ⅱ+0.65Ⅲ+0.04Ⅳ+0.01Ⅴ,后期Ⅰ染色体分配不平衡,单价体并不一定排列在赤道板上,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体。18株花粉植株染色体组成类型多样,在2个花粉植株中分别观察到端体和等臂染色体。单倍体花粉植株中期Ⅰ染色体配对频率较...
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紫菜苔×萝卜属间杂种F1的获得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 紫菜苔 萝卜 属间杂种 细胞遗传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2/1
摘要以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紫菜苔(AA,2n=20)为母本,以不同萝卜品种(RR,2n=1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大量的属间杂种。杂种F1幼苗在低温下子叶及真叶均不缺绿。以红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叶脉呈紫红色;以白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叶脉不呈紫红色。所有的杂种F1植株都开白花,蜜腺正常,雄配子高度不育,但是雌配子具有部分育性。杂种F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预期的2...
额外小染色体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额外小染色体 染色体原位杂交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31
摘要本文应用3H标记的73kb的rRNA基因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并结合多种细胞遗 传学技术对一个额外小染色体的家庭进行分析研究。在该家族调查的三代人中有8名成员带 有相同的额外小染色体,携带者表型均正常。结果证实该额外小染色体是D组或G组染色体的 短臂。并就其额外小染色体的起源,遗传效应及生育等问题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细胞遗传研究
细胞遗传 异细胞质 小偃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31
摘要用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分别和八倍体小偃麦中2、中3、杂交。F1植株性状为两亲的 中间型。D型细胞质和B型细胞质的作用基本相同。S型和G型细胞质严重影响F1的育性,但二 者表现不同,S型细胞质仅削弱花粉育性。而G型细胞质使有些杂交组合的F1雄性完全不育。 在中3、中5核基因组中存在G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Mt型细胞质可使所有杂交 组合F1植株大型化和抽穗期延长10—15天。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