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态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昆虫生态学相关记录185条 . 查询时间(1.218 秒)
于2002年盛夏在浙江遂昌一高山茶园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进行了真菌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所用菌剂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的纯孢子悬乳剂及其与3%吡虫啉10%可湿剂的混配剂.各菌剂稀释500倍喷雾2次,间隔12d.结果表明。两种真菌的混配剂明显优于纯菌剂,其中球孢白僵菌混配剂的最高防...
苦豆子提取物与埃玛菌素混用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花角蚜小蜂  松突圆蚧  功能反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12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寄生功能反应。
为揭示二化螟幼虫空间格局特征并阐明经典格局分析的局限性与地统计分析的优越性,从2个原始样本出发,另构建了一系列格栅样本、随机样本和顺序样本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典格局分析不能有效区分频次分布相同但分布型或聚集程度不同的样本,存在受样方大小、格栅初始点位置和样本容量大小影响等许多局限性,其中受格栅初始点位置影响是首次报道;而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能有效刻划二化螟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征其聚...
东亚飞蝗行为和形态型变的判定指标     东亚飞蝗  行为指标  形态指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11
通过田间、室外罩笼、室内行为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东亚飞蝗群居型和散居型之间的行为和形态差异。确立了东亚飞蝗不同生态型个体的形态和行为指标.结果表明,雌雄散居型蝗蝻每分钟的跳跃次数均在1.4以下,转向次数分别在1.3和1.4以下;雌雄群居型蝗蝻每分钟的跳跃次数均在1.6以上,转向次数分别在1.6和1.5以上.群居型蝗虫的跳跃次数、转向次数显著高于散居型蝗虫。所以跳跃次数、转向次数可作为东亚飞蝗行...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 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 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蚤类的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 最大峰值...
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结构与特征     稻田  杂草地  生境  寄生蜂  群落  多样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18
通过在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的系统调查、采集和室内标本鉴定,获知稻田中有67种寄生蜂,隶属16科;毗邻杂草地中有96种寄生蜂,隶属19科。稻田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稻田天敌总物种数的45.89%,杂草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杂草地天敌总物种数的46.60%。对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各种属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优势集中度指数均比稻田高,而均匀性指数值比稻田...
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的集群结构     扁颅蝠  褐扁颅蝠  集群结构  集群大小  性比  栖宿群重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18
2001–2002年在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利用直接观察、捕捉测量(共捕到197群蝙蝠,全捕180群)和标记重捕法(标记了31群的101只扁颅蝠,重捕到36只)比较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a)与褐扁颅蝠(T. robustula)的集群结构。结果发现: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主要栖宿在刺竹(Bambusa stenostachya)的竹筒内,通过竹筒上的裂缝进出。扁颅蝠栖宿的竹...
前人把我国飞蝗划分为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三个亚种,并推测我国最原始的飞蝗发生地可能是郑州-开封东北至临清-禹南以南的古黄河冲积扇地带。由于飞蝗的形态、生理、生态等性状受气候与生态条件影响,从而在地区间变化很大,而且过去关于我国飞蝗发生动态和演化的分析均忽视了地史中重大气候事件的影响,因此有关结论的可靠性值得质疑并有待深入验证。根据分子群体遗传学的最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1) 我国飞蝗应被...
白背飞虱在稻田内空间结构的分析     水稻  白背飞虱  地统计学  空间结构  模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18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有着复杂的空间结构。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函数对不同季度种植的水稻及其不同生长期中白背飞虱若虫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背飞虱迁入稻田后,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型,且聚集的范围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空间结构的局部不连续程度较小,空间相关范围为17.3?m到60?m,或大于样地直径。白背飞虱在早稻田...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º–28º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 这一区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 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 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沿纬度梯度的变化, 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
2003年1-12月,对青弋江芜湖段轮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轮虫密度与水温、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水流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以便为我国轮虫区系以及河流中轮虫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经鉴定,共发现轮虫104种,其中钳枝巨头轮虫(Cephalodella forceps)、长趾巨头轮虫(C. macrodactyla)、尾钩巨头轮虫(C. mucrona...
利用福建黄岗山东南坡30个样方和西北坡13个样方的资料,研究该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变化。东南坡共记录到乔木物种151种,隶属于42科73属; 西北坡102种,隶属于32科54属。两坡面的乔木树种组成相差不大。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是: 随海拔升高,科、属、种的数量呈下降的趋势; 东南坡科、属、种的数量在海拔800-1000 m达到最大值,西北坡在海拔1500-1600 m达到最大值。东...
通过测量头、体大小和胃检研究浙江泰顺产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个体发育过程中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蓝尾石龙子成体个体大小和头部大小的两性差异显著,雄性大于雌性。不同发育阶段雌性头长与SVL的线性回归斜率无显著差异,头宽与SVL线性回归斜率的差异显著,成体和SVL < 50 mm幼体头宽随SVL的增长速率显著小于SVL为50–69 mm的幼体。雄性头部相对于SVL呈加速式异速生长...
通过食蚜瓢虫Propylea dissecta (Mulsant) 的捕食统计学的参数比较,尝试回答瓢虫是如何克服季节的变动食物基础的问题. 在实验室中五世代饲养的瓢虫从五种蚜虫( 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Aphis craccivora Koch, Aphis gossypii Glover, Uroleucon compositae (Theobald) 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