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海洋工程 >>> 海洋环境工程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海洋环境工程相关记录196条 . 查询时间(1.046 秒)
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现场富集、分离及采样技术     富集  分离  海水  重金属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该技术包括开发适用于海水中重金属元素分离与富集的多功能螯合纤维,有效地分离富集海水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开发成固相分离富集技术,实现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现场分离与富集。课题开发的两种重金属分离与富集材料:多功能改性螯合纤维和巯基棉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有效地分离富集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富集倍数高于100倍。应用这两种富集材料开发的适用于海水分离与富集的固相富集微柱,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加工而成,填充富集材...
海湾陆源排污入海总量控制技术     总量控制  陆源污染物  海湾地区  排污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一.背景和意义:该项目是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依据国家海洋局管发[1996]353号文《对“关于大连湾、胶州湾陆源排污总量控制立项报告”的批复》立项,并进行半封闭类型海湾排污入海总量控制模型研究。以海湾环境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为主线,以实施大连湾、胶州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和优化管理为总目标,以“总量控制”研究中的动态调控和区域水环境管理为目标,研究并确定海湾主要污染物海域受纳能力;建立海湾陆源污染...
海湾生态过程与可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生态过程  海湾生态系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项目主要从海湾营养动力学、初级生产过程、浮游生物群落营养循环及上下行效应、超微型生物在海湾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源气候气体DMS的生产与调控、环境生物监测、海湾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与发展趋势、渔业资源分析与生态学管理以及海湾生态数学模型等几个关键问题入手展开研究。该项目所取得的一些创新性成果为相似类型海湾的生态学研究、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对于制定海湾产业政策、保证沿海...
海湾生态系统动态过程与持续发展     海湾  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动态过程  海洋生物学  环境生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课题项目。该项目在以胶州湾为代表的典型海湾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对于制定海湾产业政策、保证沿海经济持续发展亦具有指导意义。主要结果和创新点:(1)通过对不同类型超微型生物的FCM同步监测,准确地测定超微型生物种群数量及其特殊生理生态特性;(2)建立了环境生物指标的中子活化(INAA)、原子荧光光谱(AFS)、等离子体耦...
黄河断流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态系统  黄河口  黄河断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该项目开展断流对海洋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以及生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在明确各项环境因子与断流关系的基础上,从环境表征、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三方面选取多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调查海域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合生物群落变化,详细分析了黄河断流对黄河口邻近海域海洋生态的影响,为合理地调配黄河流量,维护河口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近岸海域典型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应用示范     防治  环境污染  近岸海域  大连湾  海洋污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该示范研究建立了大连湾主要入海污染物的信息库、大连湾无机氮和COD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分量消减方法和大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和大连湾现代自动化监测站。研制成功了CA油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及CAX混凝剂。结合养殖自身污染室内和现场模拟试验的结果,确定大连李家湾浅海养殖影响区和对照区评价指标。对疏浚过程给周围海区的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采用颗粒物捕集器技术、生物监测方法、浊度和悬浮物的...
近岸特定海域纳污能力评价和污染预测技术     纳污能力  污染预测  防治  海洋污染  近岸海域  评价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该研究涉及海域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与预测研究、海域纳污能力计算模型研究、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分量削减调控模型研究和海域纳污能力分区、分类和分级研究;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和灰色理论,该研究建立了动态陆源污染物入海通量计算与预测模型、海湾纳污能力计算模型、海湾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分量削减调控模型体系和海湾纳污能力分区、分类、分级评价指标与方法。该研究获新技术、新工艺6项,研究报告、论文9篇。已实际应用成果4项...
近海污染预测技术     溢油  近海污染  海洋污染  预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6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近海污染预测技术由6个部分组成:(一)溢油污染对环境影响及预测:1.主要内容:(1)综合分析了事故溢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溢油在海洋中的行为和归宿,并提出了建立适应中国情况的事故溢油应急处理系统的框架设想。(2)建立了三维溢油影响预调模型,并在渤海湾进行试算。整个模型由4部分组成,包括三维潮流场预报模型、油的风化过程(蒸发、乳化等)模型、风场预报模型和溢油行...
南海东北部海区沉积生物综合生态与拟生态     拟生态  南海东北部  海区沉积生物  综合生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5
该成果以生物海洋学概念对沉积生物进行分类和生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描述南海水层和表层的沉积生物生态和拟生态特征。运用生物海洋学的观点较详细地介绍了各门类沉积生物的种类组成、生态和拟生态分布。根据沉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划分了五个沉积生物群组,进而讨论了各项参数对南海东北部沉积生物的影响及沉积生物对环境指示作用。该成果提供图件近一百幅,并附扫描电镜图版67个。
秦皇岛海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秦皇岛海域  海洋污染  生活废水  污染控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5
该项目研制开发了“秦皇岛近海海域COD浓度分布预测系统”,实现了污染源排放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输入-输出响应关系的定量化,完成了开阔海域环境容量的定量计算;将模糊优选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多级系统模糊优选模型,用于优选海域总量控制多目标方案;在海域评价中采用单因子指数与水质综合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海域评价方法;建立了秦皇岛沿海地区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和入海污染源的入海系数。该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辽宁海区赤潮统计预报技术研究     赤潮  辽宁海区  统计预报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4
通过在试验海区对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物理、水文、气象等诸多因子的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研究提取诱发赤潮的特定的关键因子。采用平均、加权平均及经验系数等方法对不同统计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集成,建立赤潮的生物-化学-物理耦合预报模型,开展赤潮的试预报。在开展赤潮试预报的过程中,根据试预报结果与赤潮实际发生结果的对比,对预报模式及方法进行检验与评价。通过对所建立的赤潮试预报的生态模型的...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更为严格的二维拉格朗日水质数值预测模型,并用多种水质模型预测同一方案的水质,取得一致的结果。提出海湾水质“浓度响应系数”及“排污速率响应系数”的概念,以“排污速率响应系数”作为量度海湾各区迁移扩散能力的物理量,并编绘其分布图。提出海湾“排放总量集”的概念,并导出求其准确解的方法,从而提出了水质控制管理系统。为湄洲湾的合理开发及今后的水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海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移过程研究     南海  二氧化碳  碳酸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4
南海南部大气CO2,分压 (pCO2,)的浓度变化较大,其范围在此352~389μatm之间,平均值为368μatm,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陆地工业排放CO,的影响所造成的,其变化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夏季PCO2,较低,冬季PCO2,较高的变化趋势,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处于饱和状态,海水中总CO2,的变化是由CO2,海-气交换、生物活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解引起的,利用海水TCO2,、TA的定点...
南海及邻区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及定量古环境研究     硅藻  环境变量  南海  数据库  古环境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0/14
该项目研究了南海及相邻海区(热带太平洋、东海、黄海和渤海)表层沉积硅藻,并收集了日本海表层沉积硅藻资料及上述站位的8个现代环境变量(夏季、冬季的表层和底层温度、盐度)数据,建立了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为计算海水古温度和古盐度提供了基础数据。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硅藻研究表明,该区硅藻组合中主要成分和特征种类,其空间分布与海流分布密切相关。某些特定的热带远洋浮游硅藻在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最为丰富的事实表明,它...
 该项目阐明湖周流域的生态系统特征,突出解决生源要素在入湖小流域水生态系统中的赋存形态、滞留指数、截留效应、输移过程及入湖通量等方面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入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对生源要素入湖输移的影响;生源要素在河网水系中的环境行为及模型尺度变换研究;河湖关系和生源要素的输移特征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河网水系生源要素入湖通量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