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土壤学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2.838 秒)
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土壤肥料检验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长期开展土壤、肥料、植物和饲料等样品检验检测工作。2008至2016年,作为甘肃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依托单位,省农工院在项目实施期间完成了甘肃农垦黄羊河、八一、勤锋、黄花、张掖、临泽等10多家国有农场4000余份耕地土样分析测试工作,全面掌握了河西绿洲灌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出版了《甘肃农垦耕地质量评价》,分...
负责农业部测土配方标准化实验室建设、运行和管理,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瞄准重大科学问题,承担土壤、肥料理化及农产品品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与研究评价。开展土壤肥力与耕地保育、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植物营养与生物资源利用、农业节水工程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和奖励申报,承担、拓展实验检测分析业务,加强与各所(部)之间的合作...
碳4作物与资源利用技术中心现有成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和博士人才7人。团队长期从事C4植物资源利用与沃土固碳、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与降碳减污、土壤微生物与耕地保育、药肥互作与作物逆境调控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与产品技术开发工作,创新集成药肥协同增效和土壤生态修复为核心的作物逆境智慧化系统治理技术体系。建有广东省药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现代农业(药肥互作与作物逆境调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C4植物逆境适应...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以草地微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在全球视野下,围绕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微生物、系统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开拓性的交叉研究,探索微生物重大科技问题。
广东省土壤学会章程     广东省  土壤学会  章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5
本会的名称是广东省土壤学会,英文名为GUANGDONG SOCIETY OF SOIL SCIENCE(缩写GSSS)。
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学会     湖北省  土壤肥料  学会章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5
本团体是由从事土壤肥料事业的教学、研究、推广的科技人员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科学研究类社会团体。
针对安徽省水稻生产中过量施肥、养分配比不合理、施肥技术缺乏必要的物化载体等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明确了不同种类和产量水平水稻养分吸收规律和土壤供肥规律,创制了系列水稻配方肥产品,创新了水稻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集成了“政、产、学、研、推”技术应用模式。该技术在减少化肥用量10%~30%的基础上,增加水稻产量6%~12%,提高氮肥偏生产力9%~37%。该成果对安徽省水稻化肥减施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建有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壤质量广州观测实验站、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广东)、广东省新型肥料与高效施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与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壤微生物与耕地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州市城乡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与肥料研究室,研究方向:土壤障碍改良与耕地培肥、新型肥料研发及高效施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土壤环境研究室现有成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正高2人,副高6人),博士8人,硕士6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入选省农科院“十四五”农业优势产业学科新兴团队。研究方向:土壤质量观测与面源污染监测、农业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室,团队成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正高2人,副高3人),博士3人,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2人。研究方向:土壤化学与污染控制、生物炭与土壤环境调控、植物源废弃物生物质炭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及矿区生态复绿。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肥料技术与应用研究室,团队成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主要从事肥料研发与应用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土壤生态环境修复、耕地地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品质栽培、轮作休耕、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等工作。
针对安徽江淮地区稻田长期重用轻养,土壤肥力降低、结构劣化,及由此造成的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建立了以畜禽粪污无害化清洁化利用、绿肥-秸秆碳氮协调还田培肥为核心的中低产稻田用养结合与绿色生产技术,并建立适宜不同生产的农田氮磷流失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利用冬闲田发展以紫云英为代表的冬季豆科绿肥,充分利用秋冬到初春的光温资源的同时,实现了稻田冬季绿色覆盖及用养结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应现代稻作制需要的紫云英-水稻高产高效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并在江淮沿江地区开展了较大规模试验示范。 本技术可实现稻田冬季绿色覆盖,水稻季化肥减施15%以上,耕地质量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并入选“2022年度安徽省农业主推技术”。
以食用菌栽培废料蘑菇渣为原料,添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促腐、增效微生物菌种(阿氏芽孢杆菌CGMCC No. 24486;普瑞斯特氏菌CGMCC NO. 26518),经高温好氧发酵腐熟后生产而成。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林绿化,可缓解长期单施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改善土壤团粒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丰度并提高固氮、解磷、溶钾等功能酶活性,促进植物养分高效吸收,提高作物品质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