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元代文学”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3.875 秒)
《元代文学史》(图)
《元代文学史》 邓绍基 元代文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15
《元代文学史》:此书由邓绍基先生主编,作者包括幺书仪、尹恭弘、邓绍基、刘世德、吕薇芬、范宁、金宁芬、侯光复八人。此书将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两方面:自宋代开始显露的俗文学和雅文学之分裂局面继续发展,雅文学即传统诗文出现新变。本书初稿的撰写和修订历时四年多,主编定稿工作又历时两年多,不仅对重点作家、作品有更为详尽的分析与论述,而且对之前不被重视的元代诗文及其作家亦有新的研究。全书共分二十七章,杂剧...
元代科举考赋变律为古源于对宋金两代的反思。金代中后期,张行简知贡举唯重格律,赵秉文欲矫正此弊而未能完成。金元之际,元好问以理论表达和创作实践批评律赋,倡导古赋。元代前期,郝经提出屈骚汉赋为《诗》之变体,乃赋之典范。王恽则推动科举考赋制度的建立。元代律赋衰落,古赋振起,元好问师生群体对此转变有破旧立新的重要作用。
承继与新变中的元代声诗
承继 新变 元代声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元代乐府诗研究述论
元代乐府诗 乐府诗学 乐府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3
元代乐府诗研究相较于唐前乐府诗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起多在元诗研究中简要论及,研究的焦点以杨维桢和铁崖派为主,元好问、马祖常、萨都剌等少数民族诗人的乐府诗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21世纪前十年是元代乐府诗多维度研究的开拓期,乐府诗个案研究增多,杨维桢乐府诗研究在宽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加强,域外研究成果突出。元人乐府观、诗题分类、音乐性等问题逐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域。
元初到元末时期存在元好问弟子群体、姚燧文章家群体、刘因—苏天爵体系等多条文章之学的传承线索。这些线索都与金源文化及元好问的影响有关,可以被称为元代北方文脉。元代北方文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理学元素,同时也使得南方儒士在元代中期出现了“流而为文”的取向。这对元代后期“合经艺文章而为一”的儒学语境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马祖常与元代北方文脉
马祖常 北方文脉 元明善 姚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9
马祖常先世为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的汪古部贵族,但后来因深受金代儒风影响而改奉儒学。金亡后,元好问等人积极授学,形成一个崇尚文章之学的北方文脉体系,姚燧、元明善系这条文脉上的重要环节。马祖常的文章气盛貌古,其风格受元明善、姚燧影响很大。马祖常也注重强调元明善承继姚燧的意义,其目的乃是为自己接续北方文脉寻找依据。
元人盛行送别集咏,见于任官、出使、求学、归隐等场合。参与的诗人在族群、身份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送别集咏反映了元代南北文学从割裂到融合的发展历程。元人充分发挥诗歌的交际功能,通过诗歌塑造理想的形象。把送别诗汇集起来编为总集,反映出元人对以诗交友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诗歌是元代文人文化身份的标志。
近十年元代诗文研究述要
元代诗文 《全元文》 《全元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1/25
近十年来,一直相对薄弱的元代诗文研究有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和优秀学者快速成长。围绕文献整理与研究,多民族文化与文学,诗文理论与批评,地域文化与文学,文人群体以及文学史撰写等内容,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中原音韵》的著作权问题
《中原音韵》 周德清 著作权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3/20
《中原音韵》是一部曲韵著作,元代以来的文献大都记载是江西高安人周德清所著。但从明 代开始就有人怀疑《中原音韵》不是周德清独立创作的,而是在前人韵书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事实上, 从南宋以来就有北音韵书传世,周德清在创作《中原音韵》的过程中确曾参考过这类著作,周氏因某种原 因没有作出明晰说明,后人才怀疑周氏的著作权问题。然而细致分析周氏定本《中原音韵》,虽前有所承, 但《韵谱》中所有韵字都经过周氏的重...
论宗藩体系下元丽文学交流的新格局
元朝 高丽 宗藩体系 文学交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3/20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 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 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下的繁盛,表现为高丽后期文人专集、作品的爆发 性增长和优秀作家的涌现。而高丽文学风气由效仿晚唐诗风的华靡,转变为模仿白居易晚年诗歌的闲 适,再到苏轼成为海东文人仰慕的典范,这一由...
健康的思想基调 卓越的表现技巧
郑廷玉 杂剧 艺术珍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0/7/16
郑廷玉是元代卓有成就的著名杂剧作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戏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看钱奴》等蜚声中外,早在十七至十八世纪,就流传到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法国等国,并被翻译出版,日本、法国的学者还撰写出版过研究该剧的学术专著。
高则诚、李孝光佚诗佚文考索
佚文 李孝光 高则诚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1/2
高则诚、李孝光皆以文学成就著名于元末。可是他们的诗文集后来都散佚。李孝光的《五峰先生文集》在明代虽还侥幸残存,但也已远非原貌;《高则诚集》则是现代学者辑录的。他们的诗文辑佚工作均有待继续深入。
元代别集整理的良好先例 —— 读陈增杰先生《李孝光集校注》
李孝光集校注 元代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1/2
元人别集罕见注本,陈增杰先生的《李孝光集校注》开启了良好的先例。全书搜采完备,校勘精当,笺注详赡,评论成一家言。附录研究资料丰富,又有金针度人之功。
元杂剧《汉宫秋》主题思想质疑
汉宫秋 元杂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7/1
元杂剧《汉宫秋》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代表作,全名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明末咸晋叔编的《元曲选》,把《汉宫秋》列为元杂剧百种之首。现代各种文学史、元杂剧选本和讲元明戏曲的专书,都对《汉宫秋》有所论列,一致认为它是元杂剧中较为优秀的作品。可是,各家对《汉宫秋》的主题思想,却持论纷纭,莫衷一是,并涉及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在此,将个人意见提出来就正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