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云与降水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云与降水物理学相关记录246条 . 查询时间(2.764 秒)
近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如2021年东亚和欧洲的暴雨、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应对需要准确可靠的气候预估信息,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尽管一致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将随未来增温而增强,但预估的极端降水定量变化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实际决策中的应用。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增强,降水时空变化不均匀程度加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明晰局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理解降水变化的重要基础。形成局地降水的水汽一部分来自外部水汽输送,另一部分则由本地蒸发、蒸腾等过程贡献。求解降水再循环率,定量分析水汽源-汇之间的关系,区分水汽源地对区域降水的贡献,有助于理解影响降水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氘盈余(d-excess=δ2H-8δ18O)作为一种灵敏的综合性示踪剂...
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雨量站观测由于站点密度较低,无法提供空间连续的降水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卫星降水数据难以反映复杂地形影响,且对固态降水的探测能力不足;多个再分析降水产品可以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大尺度降水时空变化,但显著高估该地区降水量(即存在湿偏差)。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能合理刻画复杂地形对水汽输送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在估算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及空间分布上有较大优势,但需要大量...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feature tracking of fields of shallow cumulus convection in large eddy simulations (LES) by connecting the projected cloud cover in space and time, and by accou...
超声速冷态流场中基于支板喷射煤油的研究     超声速  冷态流场  支板  喷射煤油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11/17
采用试验和数值计算两种手段研究了基于不同尾缘结构的支板喷射煤油的掺混情况。试验在马赫数2.5的直联式风洞中进行,来流总温300K,总压0.5、0.9MPa。试验分别采用了高速纹影和NO-PLIF对流场的时间平均特性和瞬态特性进行了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了高超混合器结构尾缘的两种支板能够产生具有强烈卷吸作用的流向涡,在掺混性能上要明显优于普通的后台阶支板。其中,压缩斜坡式的支板生成的流向涡在强度...
基于Cloudsat的降水云和非降水云垂直特征     垂直结构  降水云  Cloudsat卫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3/31
降水云是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了解降水云系的垂直结构对于人工增雨可播条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利用Cloudsat卫星2008年3月—2009年2月资料,首先通过大量个例分析并结合地面降水量观测验证Cloudsat卫星识别降水云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华北和江淮地区降水云与非降水云的垂直结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降水云与非降水云垂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两地区降水云云底高度都在2 km以下,非...
WRF模式不同陆面方案对一次暴雨事件模拟的影响     WRF  陆面方案  暴雨事件  短期天气  数值模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11/5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 3。1版本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分析资料,就2003年6月下旬中国江淮及南方地区的强降水事件,以24h短期天气模拟的方式,研究了模式中四个不同陆面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事件模拟对不同陆面方案...
基于COSMIC掩星探测资料的云底高反演研究     COSMIC  无线电掩星探测  探空仪  云相态  多层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11/5
本文基于相对湿度廓线进入云层时的突变实现云底高反演的思想,采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的COSMIC掩星湿空气数据反演全球云底高度,并与探空资料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当温度-40℃
根据混沌理论,对武汉、宜昌近60年来月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运用小数据量和G-P算法,计算了这两个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关联维数等特征量。通过对比,发现了它们不同的混沌动力学特征:两个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λ均大于0,且前者大于后者;关联维数均为分数,且前者小于后者。结果表明,武汉、宜昌近60年来月降水量时间序列均存在混沌和分形特征,是非线性混沌动力系统演化的结果;前者的...
1961—2009年四川极端强降水变化趋势与周期性分析     极端降水  突变  周期性  风险概率  四川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1/12/16
利用四川1961—2009年14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1998—2007年灾情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Gumbel分布、信息扩散等方法,分析了7个区域5个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点,以及重现期降水极值和洪灾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其主要结论是:川西南山地极端降水呈显著增多增强趋势,并在19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盆地东北部和川西高原南部也有增多增...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月际响应特征     SPOT VGT-NDVI  气温  降水  响应特征  华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1/4
利用SPOT 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2010年期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NDVI对当月气温和前1月降水变化响应最为强烈。空间上,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整个研究区差异不明显,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北部地区较在中部和南部强。NDVI在多数地区都同步响应于当月气温变化,在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对气温变化...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华北地区  气温  降水  序列展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1/12/16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ECP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2—13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下发生的,强度大、中尺度特征非常明显;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配置和垂直螺旋度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非地转风和垂直环流圈的上升支气流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了暴雨过程...
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     梅雨  暴雨  非热成风  低空急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3/31
针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暴雨,采用NCEP1°×1°客观分析资料、6h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中雨带发生、发展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论如下: (1)暴雨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南亚高压辐散场东侧,该区域对流层高层为反气旋控制区,有利于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2)处于非热成风不平衡状态下的低空强急流带形成以后,对于雨带分布以及暴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视热源、视水汽汇廓线...
利用常规观测、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WRF模式,对低纬高原云南2008年"2.28"强对流进行成因诊断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复杂强对流在春季低温冷冻灾害和位势稳定背景下,由强垂直风切变、低层潮湿和足够水汽供应以及强抬升机制共同作用造成.过程中,强对流由强斜压不稳定释放诱发在低层湿舌附近;冰雹、雷雪上空-20 ℃温度层在450hPa层上少动, 0~-20 ℃温度梯度是冰雹大于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