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电影”相关记录621条 . 查询时间(0.866 秒)
“大众语”运动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声电影观念
“大众语”运动 20世纪30年代 中国有声电影观念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7
“大众语”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针对语体、语用等问题所展开的语言文化运动。其中对有声电影的讨论,既反映出有声电影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折射出左翼知识分子对有声电影的具体认知。左翼知识分子在这一运动中探讨了有声电影题材、方言电影等问题,并将有声电影视为其进行话语实践的重要场域。分析“大众语”运动视域下的有声电影观念,可揭示出左翼知识分子阶层对中国社会内部结构所持有的看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现代启蒙与大众文化的商业合谋:媒介考古视域下的通俗文学期刊图像与中国早期电影
现代启蒙 大众文化 通俗文学期刊 图像 电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1
20世纪中国的电影与通俗文化/文学相互补充、联系密切,诸多通俗文学研究学者已经肯定了通俗小说在助推电影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对通俗期刊图像的史料收集和文化文学研究尚存在不足。通俗文学期刊电影图像在“影戏智识”的启蒙上具有“认知优势”“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三大媒介优势,制造中国电影“女明星”与“女性图像”消费在期刊中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流量,使得电影在大众中“可见”,并与通俗文学一起走向...
《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图)
《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 李晨 台湾政治变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17
李晨《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本书选取当代台湾纪录片作为重点文本分析对象,对当代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学、文化、影像生产及其美学形式,台湾政治变革导致的社会生态变化,以及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结构性问题做了深入和系统的考察。本书以文化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加强研究的理论性;同时结合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既坚持对台湾纪录片发展宏观视野上的把握,更注重对文本的细读与分析,最终形成...
不寻常的年头 不寻常的坚持
中国电影 2022年 主旋律影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1
没有最不寻常,只有更不寻常,2022年之于中国电影便是如此。虽然开年以《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等影片开了一个闪亮的头,但随着疫情的起起伏伏、国际国内局势的复杂多变,以及观影行为和观众习惯的渐渐分化,全年电影市场的整体走势风风雨雨,年度票房总量不仅不足疫情前的50%,甚至也远低于2021年全年,电影生产创作供应端数量骤降,中国电影发展陷入了一个不期而至的“低谷”
“人民的城市”:论“十七年”反特片的城市想象
人民的城市 十七年 反特片 城市想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9
反特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巩固红色政权的需要,是意识形态传播与电影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侦探片与间谍片的变种。在“十七年”电影中,以“抓特务”为核心情节的反特片创造性地结合多种题材,如少数民族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社会建设题材等,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
功夫电影是中国唯一对世界电影工业产生影响的类型电影,承载着应对“他者”的责任,其叙事逻辑的本质是内向化的寻找传统中的有利因素以对抗现代化,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振奋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正面形象的巨大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现代化浪潮日益汹涌的当下,功夫电影的处境日益尴尬。功夫电影只有克服自身的结构性缺陷,以更加开放化和现代化的姿态才能再次获得叙事上的新动力,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生命力完成...
中国情爱电影同性情感表现中的东方文化意象符号
同性情感表现 原始意象 文化符号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1
美国电影理论家波德维尔说“同性恋是猎奇性的亚文化主题”,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观念出发来看,在一个权威被消解,“非中心化”的时代,人们应当尊重多样的声音表达。而东方同性情爱影像与西方的同类型电影相比,又具备着天然的东方特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种含蓄又内敛的特质,也注定着同性情爱电影在爱情电影这个大类型下,有着暧昧与挣脱感。在中国同性情爱电影的美学呈现上,运用了一些属于东方美学的独特意象,让观者...
本文回顾《断背山》和它的山地美学,提出了由三部分组成的论点,揭示电影景观对反复图绘的国家视觉文化的呼应。第一部分展现山岳形象在电影史上的中心体裁中呈现并发挥的作用,凸显也削弱个人恐惧和渴望的政治含义。第二部分结合西部片传统及爱德华·霍珀、安塞尔姆·亚当斯、安德鲁·怀斯、威廉·艾格尔顿、理查德·阿维登等人的作品,勾勒《断背山》版本的美国西部如何与人们熟悉的西部表征叠加,创造出改变视角的视觉空间和声音...
历史镜像与万钧之力 ——中东欧电影一窥(图)
电影文化 文化互鉴 中东欧国家 历史镜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4/2
新春伊始,“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在央视电影频道拉开帷幕。除了匈牙利电影《日暮》等陆续被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引进公映,来自巴尔干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的《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希腊悬疑片《侍应生》、拉脱维亚动画片《狗狗救地球》等影片也陆续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映。此次播映作为迄今规模最大的中东欧国家电影交流活动,其地域之广泛、类型之丰富,无疑推动了中国观众对于多样性的电影文化与遥远国度的认...
技术为电影艺术拓展新空间
电影艺术 科技创新 科技赋能 中国文化符号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6/29
技术为电影艺术拓展新空间,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体验。电影技术的运用,逐渐由“炫目”向为角色叙事和视听表现服务转变。
《好莱坞简史》(图)
《好莱坞简史》 美国电影工业 彼得·德切尔尼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2/20
这是一本有关美国电影工业中心好莱坞发展历程的书。电影是爱迪生发明的吗?好莱坞如何成了电影导演的优先选择拍摄地?为何35毫米是电影胶片的标准宽度?技术和文化的变迁对电影人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世纪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电影的多元创作转向研究
台湾 少数民族电影 21世纪 多元转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9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电影在日据时期是殖民者“理番”和宣扬政绩的工具,光复后用于建构爱国情感和民族融合的集体意识,1990年代起民族志纪录片蓬勃发展。21世纪以来,台湾少数民族电影开始多元创作转向,既注重呈现台湾少数民族英勇御敌的抗战记忆与两岸分离的创伤经验,更聚焦于少数民族外移城市的部落隔代教养、城乡发展不均,及全球化政治经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破坏、民族文化传承的挑战等问题。
“震惊”与“沉浸”: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复合审美经验
新主流电影 震惊 沉浸 审美融合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7/13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2022年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免试 硕士 2022年 名单公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13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2022年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