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水生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水生生物学相关记录397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Fishes (ISSN 2410-3888, IF 2.1) 是一本国际性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关注鱼类和水生动物的研究。主题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鱼类和水生动物的营养和饲养、疾病检测和控制、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学,渔业经济政策和管理,水产品加工和利用,可持续水产养殖等。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期从事长江中下游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尤其近几十年来对鄱阳湖和赣江水生生物资源进行了持续调查和监测,积累了丰富资料和数据。近十年主持承担有关项目10多项,发表鄱阳湖和赣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论文20多篇。参与多项研究成果获奖,201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鄱阳湖科学考察。2020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鄱阳湖流域湖泊净水渔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苔藓虫抗癌分子首次在实验室合成(图)     苔藓虫  实验室  无脊椎动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3/1
约30年前,科学家在苔藓虫体内发现了一类独特的抗癌分子,但一直未能在实验室合成这些分子。历经十多年探索,美国科学家将创新性化学策略与最新的小分子结构测定技术相结合,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其中8种抗癌分子。这项研究还有望合成出更多有治疗潜力的新分子。相关论文发表于2024年2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动物身上的条纹和斑点从哪儿来(图)     斑点  材料科学  丽牛角鱼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22
雄性丽牛角鱼。左下:鱼的天然六边形图案特写;下中:基于图灵反应扩散理论的鱼纹模拟;右下:扩散电泳增强反应扩散模拟。图片来源:BIRCH水族馆/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科学家揭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演化新证据(图)     脊椎动物  古鱼类  中国科学报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22
一项英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的肩膀部分起源于古代鱼类的鳃弓,即环绕喉咙的弯曲支撑。相关论文2023年11月1日发表于《自然》。
鲨鱼生态旅游威胁物种繁衍(图)     鲨鱼  生态旅游  拉巴斯湾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9/14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鲨鱼生态旅游(游客付费与野生鲨鱼共游)或会增加鲸鲨表现出受干扰行为模式的可能,受干扰行为类似逃避捕食者相关的快速、之字形运动。这些发现表明生态旅游对鲸鲨的觅食和潜在繁殖行为可能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9月7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海洋生物“霸主”易位之谜获揭示(图)     海洋生物  腕足类动物  贝壳动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9/13
在三叠纪以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在温暖的浅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底栖生物,比体型相似的双壳类繁盛得多。但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迎头赶上并超越腕足动物,遍布全球海洋的每个角落,而此时腕足类却全面衰败,成为海洋的边缘分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统治地位的转换?学界持不同观点。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认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作用;熟悉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开发、加工与利用等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高尚的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海洋工科职业素养、丰厚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绿潮藻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石莼    绿体基因  核酸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7/3
石莼属海藻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开发潜力的经济海藻,同时也是一类可以暴发性生长导致绿潮灾害的大型绿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研究揭示雌雄同体鱼的性别分化和性逆转机制     石斑鱼  雌雄同体  垂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8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勇团队在绘制斜带石斑鱼全基因组图谱的基础上,研究揭示了石斑鱼性腺发生与性别分化的分子作用机理,对理解雌雄同体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形成及进化途径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石斑鱼类育种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由存储在卵子中的母源因子(母源mRNA和蛋白)进行调控,逐步完成从母源因子主导到合子基因主导的过渡(母源-合子转换),在此过程中,母源mRNA稳定性及翻译的调控对母源-合子转换及胚胎发育的有序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杨运桂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组的早期合作研究发现,RNA m5C修饰及RNA结构变化调控母源mRNA稳定性,从而...
研究发现广西野鲮亚科鱼类新属种(图)     广西野鲮  亚科鱼类  新属种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9/14
野鲮亚科Labeoninae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一类适应流水环境,主要以藻类为食的中小型淡水鱼类。该亚科的物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南部以及非洲中部地区。由于对环境的特殊适应,亚科内物种在口部结构上具有极高的多样性。目前,该亚科已有超过40个属400个种描述发表。
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水生生物与水环境健康”团队介绍。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日前在环境科学与生态领域期刊《总体环境科学》上,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沿海近70年的鲸类搁浅数据,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我国鲸类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度以及时空分布模式等重要信息。
切除一基因,蝌蚪再生能力会消失     冷血脊椎动物  温血物种  蝌蚪胚胎  生物有机化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3
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包括蝌蚪在内的一些动物的尾巴或四肢可以再生,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支持这种再生潜能的机制仍鲜为人知。在一项最新研究中,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在阻断新“现身”的“c-Answer”基因的表达后,蝌蚪的再生能力消失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