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古人类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古人类学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1.687 秒)
作为旧大陆东部古人类演化的重要区域,我国拥有众多的早-中更新世考古遗址。与旧大陆西部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不同的是,中国早期的石器技术,被认为长期停滞不前,具有相对原始的模式1或者似奥杜威(Oldowan-like)工业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来解释东亚地区的石器技术表现,包括东亚存在一定的生物隔离,文化遗失,或人口较少而创新不足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
4.5万年前东亚现代人就懂“东西混搭”(图)     东亚现代人  峙峪遗址  古脊椎动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9
早期现代人(晚期智人)扩散有一些重要的文化表征,比如欧亚大陆西侧以勒瓦娄哇和石叶技术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UP)石器工业,以及远距离的资源流通、颜料的使用、个人装饰品的发展等。但长期以来,这些考古学证据多发现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几乎从未在东亚核心地区出现过,这也被视为东亚地区“现代性”文化发展迟滞的表现。
研究揭示古罗马帝国兴衰对巴尔干地区人口的影响     古罗马帝国  巴尔干地区  基因数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8
尽管古罗马帝国曾对附近的巴尔干半岛有着广泛的军事和文化影响,但科学家对公元1至1000年间生活在该地区的人进行的DNA分析没有发现铁器时代意大利血统的遗传证据。最近,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古罗马帝国统治期间,这里出现了来自安纳托利亚西部、中欧和北欧以及庞廷—哈萨克大草原的连续移民浪潮。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
“梦幻小兽”揭示兽类哺乳动物中耳演化之谜(图)     古脊椎动物  古人类  哺乳动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6
哺乳动物的中耳是渐进演化的经典案例。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冰和研究员王元青在《自然-通讯》上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真兽类的中耳结构,并结合古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证据,讨论了兽类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创新。
《内蒙古大堡山墓地出土人骨研究》(图)     大堡山墓地  出土人骨  内蒙古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5
大堡山墓地位于和林格尔县东南部,发掘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清理墓葬51座,采集人骨标本44例。本书通过古人口学、人体测量学、古病理学等多种学科方法与手段,对采集自大堡山墓地不同墓向的44例人骨标本进行系统研究。
东亚最早现代人植物类食物的直接证据(图)     东亚  现代人  植物类食物  直接证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7
了解人类的食物来源是揭示现代人起源和演化的关键一环。人类演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我们获得和消费各种食物的能力。如今,作为人类起源和演化关键区域的东亚,学界对早期现代人的食物来源知之甚少,尤其是植物类食物。
近日,Star Protocol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题为Detecting archaic introgression and modeling multiple-wave admixture with ArchaicSeeker 2.0的研究成果。该工作提供了ArchaicSeeker 2.0方法的具体分析流程(如图)。ArchaicSeeker 2.0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现代...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张晓凌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布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关于青藏高原人群演化历史的综述文章 “Denisovans and Homo sapie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dispersals and adaptations”于国际性学术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古环境和古生态重建,是理解人类演化和行为适应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北方的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所关注,被誉为“东方的奥杜威峡谷”和“东方人类故乡”。然而,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气候变率增大的大环境背景下,泥河湾盆地内不同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区域环境及古人类技术行为的适应性,尚缺乏系统研究。
《人类骨骼考古学(第二版)》(图)     人类遗骸  骨骼考古  罗伯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9/14
本书提供了有关人类遗骸的获得、处理和研究的所有方面的最新指导。首先,为什么我们应该研究人类遗骸,以及围绕他们的发现,分析和展示的伦理问题,以及对目前在英国发掘遗骸的法律要求的考虑。该书研究了古人是如何去世的,以及包括环境在内的各种因素对其保存的影响。其他章节分析了人类遗骸的发掘、操作流程和保存,为如何记录死亡年龄、性别、身高和病理性病变等数据提供了实用建议。作者还讨论了人类遗骸研究的最新技术进展,...
《大荔中更新世人类颅骨》(图)     陕西省大荔县  人类颅骨  中更新世人类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4
本书对中国陕西省大荔县出土的一具中更新世人类颅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测量,并与其他人类颅骨化石做了比较研究。书中还为人类演化提出一个简略的图景,认为大荔颅骨代表直立人在早更新世发出的一支的后代,是中更新世人类多样性的一员。
桑吉兰早期人类遗址(图)     桑吉兰遗址  人类化石  世界文化遗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18
桑吉兰遗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东部梭罗镇中心以北12公里的梭罗河支流塞莫河沿岸,人类化石的分布面积约50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嵌齿象类(gomphotheres)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的中心环节,它被认为是生存至今的真象的祖先类型,而剑齿象类(Stegodontids)、喙嘴象类(Rhynchotheres)、居维叶象类(Cuvieroniines)的起源都或多或少与嵌齿象有关。然而,嵌齿象同时也被认为是长鼻类演化中的问题属种及垃圾箱类群,历史上至少有六十个以上的种被置于嵌齿象属或其同物异名属之中,目前得到较为广泛...
灵井许昌人遗址鬣狗粪化石的孢粉和真菌孢子研究     粪化石  孢粉  真菌  环境  食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4/1/16
粪化石是开展环境、食谱等研究的良好材料. 本文通过对灵井许昌人遗址鬣狗粪化石的包含物分析, 发现了相关的孢粉和大量的真菌孢子. 孢粉组合和真菌孢子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的古环境特征, 与该遗址动物群所反映的古环境信息是一致的, 均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此外, 结合鬣狗食性特征推测, 鬣狗粪化石中包含的孢粉和真菌孢子可能来源于鬣狗猎食的动物或腐肉.
谁最先到达美洲?——新发现与新理论     地理大发现  古人类学  美洲史前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8/13
美国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正在重构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和方式。这主要是由于旧理论无法解释近来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许多美国历史学家现在相信,欧洲人(包括亚洲人)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约13000年前就已经乘船或通过陆路到达美洲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