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文学 史诗相关记录211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21世纪以来《格萨尔》史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图)     《格萨尔》  史诗  研究回顾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17
21世纪以来,《格萨尔》史诗研究在文学研究、文化阐释、艺人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区域化特征解析、史诗遗迹遗物普查、史诗艺术研究等方面均有不少力作问世,尤其在新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格萨尔》史诗文学研究的口头诗学转向、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实践及非遗语境下对史诗传承传播的关注更使《格萨尔》史诗研究在新世纪有了新的发展向度。
近年来,史诗作为一项人类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日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翻译、出版一套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专业参考价值的“世界史诗译丛”成为应时之需。商务印书馆作为国内外学术名著的知名出版机构,一直以来对汉译文学、历史经典推崇备至,在北京大学“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讲座广受好评、如火如荼举办着的当下,商务印书馆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出版“世界史诗译丛”成为推动世界史诗翻译专业化、史诗研究系统化、文明遗产...
在海量的人类早期文化和精神遗产中,史诗便是少数几个荟萃诸多古老文明元素和人类原始文明基因的熔炉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口传社会不同族群间本已存在的贯穿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神迹:跨越时空的同质性思维模式和人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以及人类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的智慧和勇气。它让我们看到了在遥远的年代,世界各民族早已在神话与史诗的文化样态中相遇。居住在地球不同空间中的人类,不仅找到了彼此交流之技,...
史诗作为一宗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以风格崇高、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长篇叙事传统对人类文化发展史形成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1年7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东南亚史诗与中国南方民族史诗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以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组、...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发来信函,感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的展览中呈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文化和发展新貌,体现了上合国家之间各种文化的交融和互鉴,能够让上合组织各个成员国在这种交流和互鉴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合作。该委员会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学研究所务实肯干、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和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的高站位和高标准,希望民族文学研究所继续积极...
再论勇士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关系     勇士故事  家庭斗争型英雄史诗  主题  情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10
英雄史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主题、情节等方面的某些相似性特征,勇士故事与英雄史诗有时候难以区分,但勇士故事是有别于英雄史诗而独立存在的文类,这一点毋庸置疑。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了勇士故事与英雄史诗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对家庭斗争型史诗这一特殊类型史诗的形成问题进行多方面考证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家庭斗争型史诗是在同样内容的勇士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
郎樱对史诗理论的贡献——以突厥-蒙古史诗的比较为中心     郎樱  史诗学  比较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10
郎樱结合多年的实地调研经验、扎实的突厥语族史诗研究功底及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对突厥语族史诗与蒙古史诗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她的突厥-蒙古史诗比较观照主要体现于母题内涵和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基于史诗母题开展深层文化内涵的探讨推进了前人的研究,不仅为突厥-蒙古史诗比较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史诗的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从细化语境研究的立场出发, 将史诗演述的前提事件分解出来, 厘清常态/非常态前提事件的边界, 对正确理解史诗演述的目的、功能和意义, 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若干田野观察证实, 蒙古族史诗《格斯尔》在巴林地区的流布发生了明显的演变, 尤其是其口头演述往往以非常态事件为导引, 借由民间信仰框定叙事语境, 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娱乐功能, 却催生了强固的演述禁忌;禁忌阻隔了史诗传播的部分通道, 同时使史诗演...
史诗的经典化、仪式叙事与概念范畴     壮族布洛陀史诗  南传佛教  南方民族史诗  傣族史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0
2021年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办了“青年学者谈南方史诗”学术讲座,与会学者围绕史诗的经典化、仪式叙事与概念范畴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南方民族史诗大多受南传佛教影响。对此,屈永仙认为,南传佛教对南方民族史诗的影响与它传入的时间成正相关,傣族受影响最深,布朗族和德昂族次之,阿昌族、佤族比较浅。分析傣族史诗《葫芦信》的诞生和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问世过程,可了解民族口头文...
史诗的经典化、仪式叙事与文化记忆     南传佛教  南方民族史诗  文本化  经典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15
2021年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青年学者谈南方史诗”学术讲座,讲座由本所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的屈永仙、杨杰宏、李斯颖三位学者主讲。吴刚副研究员主持讲座。屈永仙副研究员主讲“南传佛教影响下的南方民族史诗”,他首先介绍受到南传佛教影响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和阿昌族情况,其次分析了各民族史诗受佛教影响的程度,最后探讨史诗的文本化和经典化过程。南传佛教对这些民族史诗的影响与其传入...
意大利社会文化学家维科在他的《新科学》一书中提到的所谓人类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英雄依旧是每个人心中不朽的坐标,英雄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英雄史诗”所折射出的智慧的光芒尚烛照着今天人类文明的天空。尤其是它留给我们诸多的精神产品,包括坚强意志、高远理想、利他思想、超凡的智慧、无我的精神和正义的意识均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滋生的个人主义价值体系和过分推崇...
“格萨(斯)尔”史诗位居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首。它在多个民族地区流传,但以藏蒙地区为主。藏族民众称之为“格萨尔”,蒙古族民众称之为“格斯尔”,近年经常将这两个主要传统合称为《格萨(斯)尔》。我国的《格萨(斯)尔》史诗的大规模保护工作迄今已经开展了四旬有余,这期间每年都有多种资料辑录类和研究类出版物面世。不过,今天看到《格萨尔通识读物》即将与读者见面,还是十分开心。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凝结了老...
藏族、蒙古族的《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蒙古族的《江格尔》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三大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并高度评价“三大史诗”,极大地鼓舞了各民族传承者和研究者,为“三大史诗”传承、保护和研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中国史诗学是民族文学研究所优势学科。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做好“三大史诗”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其跨国界传播...
格萨尔史诗曲名辨     格萨尔史诗  曲名  曲调  格萨尔艺人  “口承与书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0
格萨尔史诗曲名和曲调之间的关系是格萨尔音乐研究领域长期关注的话题,但对于二者是否彼此对应,学者们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的研究皆是从基于音乐技术分析的传统视野出发来寻找答案的,但在学术研究范式转型的当下,我们有必要借助口头传统相关理论,观照格萨尔曲名与曲调在书写文本与口头音声文本中的差异与互动,并在田野考察方法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不同类型、不同流布区域的格萨尔艺人,实现史诗音乐研究在当下的范式转...
塑造乡村新农民 书写时代新史诗     创作  乡村  新时代  攻坚  脱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8
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召开后,河北省作协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暨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创作座谈会,认真传达、学习了铁凝主席重要讲话和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精神,并就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全面开展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动员令,也是河北文学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全省广大作家以此为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