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艺美学 >>>
搜索结果: 91-101 共查到文艺美学相关记录101条 . 查询时间(4.015 秒)
关于“时代精神”问题的几点浅见     时代精神  文艺创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7/4
最近,欣喜地看到学术界对于一度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时代精神”问题重新展开了讨论,并读到了周谷城与金为民等同志的文章。(1)这实在是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的新气象之一。因此,自己也不揣浅陋,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参加这一讨论。
形象思维初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形象思维论  逻辑思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7/4
毛泽东于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肯定了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他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众所周知,形象思维是由俄国民主主义理论家别林斯基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文艺创作的特殊概念。许多西方美学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过这个概念。我国古代的许多文论典藉中也有着大量的同这一概念意思相近的论述。我们打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谈几点对于形象思维论的粗浅看法。
关于艺术典型本质的初步思考     艺术典型  文艺  艺术美  艺术形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7/3
艺术典型既是文艺这一特殊领域的现象,就须抓住文艺的特性去探讨、研究它的本质。众所周知,文艺同其它社会科学不同,有一种特殊的社会作用,就是美感教育作用。也就是说,优秀的文艺必须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某种激动,使其惊醒起来,感奋起来,去实现改造自己的环境。因此,产生这种美感教育作用的艺术美就是文艺的特殊本质,就是典型的本质。而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也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由此,我们提出“典型即美”的命题并认为,只有...
新编孟子     宋词美学  对象  价值  方法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6/15
宋词美学是文艺美学的一个部门学科。它是应用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宋词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文学形式的美学本质、审美特征、创作艺术和审美规律的学科。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使我们建构宋词美学学科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开展宋词美学研究,对于深化中国词学理论研究,促进文艺美学的学科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进行宋词美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综合运用历...
文艺美学学科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呼唤美与文艺应有地位回归的历史背景之下。它是一种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并以艺术的审美经验为其理论出发点。这就同当代的哲学—美学转型密切相关,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精神在当代的发扬。艺术的审美经验作为一种中介性、关系性和情感性内涵使得文艺美学学科起到对我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学科改造的作用,也是对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总结与提升。文艺美学学科以审美经验现象学为其主要...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于向东副教授(图)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副教授  艺术美学  艺术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6/7
于向东,男,1972.6出生,最终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美学、艺术史。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万书元教授(图)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教授  艺术美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9/19
万书元,男,1956.7出生,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学术兼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艺术史、艺术文化学。已获得多项科研成果。
南华大学美学与艺术管理研究所     南华大学美学与艺术管理研究所  美学  艺术史  艺术管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0
南华大学美学与艺术管理研究所为国内首创的美学与艺术管理研究所。设立宗旨在培养兼备人文素养、历史宏观广度、美学理论深度的专业艺术人才。学术研究的特色是:深入掌握文化的独特性与在地性,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美学研究)、艺术作品的发展与产业经营(艺术史研究与艺术管理研究)。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     文艺美学  美学  文艺学  艺术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6/1
本文作者就中国文艺美学学科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以及与传统的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学科的比较,提出了文艺美学学科的新的内涵。作者认为:文艺美学学科产生在新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运用比较综合的方法,吸取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长处,力求做到哲学与美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中国与外国、古代与当代、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
南京大学中文系李昌舒教授     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原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9/19
李昌舒,1972年生,安徽肥西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辉副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比较美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6/8/3
张辉,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比较美学、宗教与文学;致力于从审美之维考察思想史与精神史的演变与发展。目前正在从事的项目有:“中国现代审美思想的本土资源与外来影响”—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1900—1949,已完成;1949—1999,进行中)—王夫之对晚明审美思想基调的批判(进行中),“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宗教与现代人”(《上帝与现代人—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宗教问题》一书在修改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