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周秦汉文学 魏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中国古代文学史 小说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271 秒)
在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百花园中,把“变法”作为一株“奇葩”来加以供养早已不是一件希罕的事了。从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到凌力的《少年天子》,无不以“变法”作为贯串其宏篇巨制的主线。然而,时到今日,如果一个作家仅以这样一个极富时代感的题材优势去进行创作,那就显得很不够了。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当下,读者的阅读兴趣已发生了广泛的位移,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题材新旧和轻重之分,而是对作品本身的描写和处理提出了...
历史与记忆:中国吴语小说     小说语言  吴语小说  何典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16
本文所考察的吴语小说,总体特征是使用吴语(以苏州话为中心)和描写吴地世情(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小说。这类小说大多产生于清末民初时期,主要作品有《何典》、《海上花列传》、《海天鸿雪记》、《海上繁华梦》、《九尾龟》、《人间地狱》等小说。这些吴语小说曾经辉煌过,但很快就泯灭了。论文由四个方面组成:一、吴语小说产生与消失的背景分析;二、吴语小说的文化分析;三、吴语小说的文学传统和叙事分析;四、吴语小...
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几个问题     日本  韩国  域外传播的  中国古代小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2/29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三言”“二拍”与明短篇小说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件:6.明清小说专题课堂教学演示文稿。
美学修改与道德修改:论金庸小说再修改     金庸小说  美学修改  道德修改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3/6
世纪之交金庸对自己作品的再一次修改,显示出有三对逻辑关系需要认真处理,即创作逻辑与修改逻辑、科学逻辑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与审美逻辑。从金庸先生再修改的整体情况来看,是外在的科学律、道德律大于内在的艺术律,美学修改的成分少,“道德”修改的成分多,这种大规模的全面再修改应该慎重。
上海师范大学潘建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批准号为99CZW002),最终成果名称为同名专著。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成果共分十章,以历代公私目录及相关小说文献为资料基础,较为系统、深入地考察了古代小说书目的著录规律、悖反现象与存在方式,专科目录的形成过程、历史分期及完善确立等学术论题,并藉此梳理、反思了古代小说研究史,对当前的小说研...
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吴敬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1/3
一 敏轩生近世, 而抱六代情; 风雅慕建安, 斋栗怀昭明[1]。 囊无一钱守, 腹作乾雷鸣。 时时坐书牖, 发咏惊鹂庚…… 吴敬梓的朋友程晋芳,曾在一首诗里这样描写了吴敬梓的志趣和生活。六朝并非盛世...
《宋代纪实小说系列》自序     宋代  纪实小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8
将历史故事写成小说,古已有之。本书作为一种尝试,则是希望用小说的艺术手段反映和表现现代史学研究成果,换言之,是依托现代史学研究写历史小说。中国传统史学在本世纪内,已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中国人和外国人用现代科学观点和手段重新研究中国古史,其论述之精微,已达到了古人不可能具备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唯有依托现代史学研究成果,才能使小说具有时代的特色,而从现代意识的高度去剖析古史。事实上,在本书的写作过...
《宋代纪实小说系列》再序     宋代  纪实小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28
蒙河南大学出版社的美意,要将本书第一卷的自序加印于往后各卷,但自序的有些言语,如说出场尚不多的韩世忠、秦桧、李清照等人,显然不适合往后各卷,因此,就有补写一个序言的必要。 历史小说,顾名思义,是否可说是历史故事小说化,小说历史化。但是,人们的创作观念显然各不相同。文史古称不分家,时至今日,又是非分家不可。当然历史和小说最好自然是两者实现和谐的、完美的结合,但如果出现凿枘的情况,笔者因专业...
论唐代文言小说繁荣与科举制度盛行的关系     唐代  文言小说  科举制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2/7
唐代文言小说在初兴期蓄势的基础上,繁荣期的创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者蔚起,名篇如林,呈现出堪与诗歌媲美的繁荣景象。唐代文言小说的繁荣,离不开现实的土壤,尤与科举制度盛行及其造成的文化风尚直接有关。这一时期进士科、制举以及吏部科目选等取士非常盛行,不仅选拔了一大批才学之士,而且营造了文言小说繁荣的文化氛围。唐代科举制度盛行给文言小说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而科举士子假文言小说叙写科举环境下的现实人生,...
陈平原著:《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把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全面考察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到现代的嬗变。 1897-1916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童年,但它无论是在主题模式、结构模式、文体模式抑或美学风格方面都显示出与传...
古代短篇小说心理描写叙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1/5
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的普遍采用,起于明代。它的成功,与当时文坛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有关。有影响的通俗文学家认为,如果作品真实地反映现实,符合生活的逻辑,便可以“触性性通,触情情出。”所谓“性通”“情出”,即是作品的艺术魅力引起的人们的共鸣。而作品能够使市井细民“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除了“理真”即思想内容的真切外,各种表现手段其中包括心理描写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且看《醒世恒言》里...
清代前期,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成为文坛主流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对短篇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小说作者片面强调创作的现实功利性,以教化至上为宗旨,这是导致短篇白话小说早衰的重要原因。
历史小说必须忠于历史真实——读历史小说《金瓯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7/11/5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题材写不尽写。因而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史上,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之勃兴形成了一大特点。近两年来,大批长篇历史小说的接踵问世,更成为当前创作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突出现象。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