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文学其他学科 小说相关记录67条 . 查询时间(0.191 秒)
新世纪长篇乡土小说创作新变     付秀莹  返乡者  乡土小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0/29
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上,“乡村中国”一直是被不断思考和言说的对象。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多书写国民性改造等主题,呈现出审视国民性、叩问中国历史及探索中国身份与命运的写作姿态。30年代,乡土文学书写呈现两种范式:一种是以沈从文、废名等为代表的京派乡土作家,另一种是以茅盾、叶紫等为代表的左翼乡土作家,出现了赵树理、孙犁等众多优秀乡土作家。50年代,柳青等人聚焦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书写,作品内容多关注中国...
2018年再版的 《人生拼图版》一书,其实是乔治·佩雷克完成于40年前的作品。书名直译为 《生活使用说明》,已经说明了他描述完整生活全貌的宏大愿景。对于作家本人,实验、先锋、精妙、博物、智力优越,这些标签可能都能贴上。然而,这些又都是表征,他的归结点是要探索重述生活世界,经验感知的无限可能性。你会发现,小说在他手中就像工具模型、人物成为一种功能化装置,故事本身变成 “拼图元件”,就不足为奇了。这其...
文汇报|略萨写了本很略萨的小说《五个街角》(图)     略萨  《五个街角》  政治主张  秘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4
《五个街角》的故事从躺在同一张床上的两个女人开始。一个女人把脚搭在了另一个女人的小腹上,后者感受到一股温热,以及前者肌肤的柔滑。在用文字营造这一暧昧场景时,现年82岁的巴尔加斯·略萨再次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叙事大师的精湛手法,感官描写细致入微,读来令人身临其境。
尊重动物生命:欧茨小说中的动物关怀情结     欧茨  敬畏  动物  关怀   生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7/23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小说中揭露了20世纪美国社会的生态问题。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运用动物保护理论,研究欧茨的4部代表性小说,探讨她的动物关怀思想。通过塑造抵制狩猎和拯救动物的动物保护者形象,欧茨既表达了人们应当赋予动物生存权、关怀动物生命的思想,也表现了她敬畏动物生命的伦理关怀。她鲜明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显示出她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樊篱的超越,对当代人的动物保护思想...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     贾平凹  小说  境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8/7
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
2012年中篇小说质和量上都保持着不逊于以往的强劲之势。从作家分布看,中篇小说写作群仍以纸质期刊发表的相对固定的作家群体为主体,如王蒙、水运宪、陈世旭、阿成、杨争光、邓一光、尤凤伟、王安忆、方方、陈应松、杨少衡、王松等。其次,2012年度女作家表现不俗,王安忆、方方、蒋韵、烈娃、迟子建、北北、须一瓜、徐虹、计文君、阿袁、邵丽、乔叶、滕肖澜、付秀莹、孙频、陈谦、张翎等均有佳作推出。此外,青年作家呈现...
论武侠小说结构模式的变迁     武侠小说  结构模式  古代武侠  民国旧派  港台新派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22
武侠小说结构经历了由古代以众多人物的行侠故事来结构小说的思路,到民国时期在以某一具体事件为中心的同时凸显对侠客内部世界的关注,再到港台新武侠时期以人物性格为中心,武侠小说逐步实现了结构模式的现代转型。研究武侠小说结构模式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我们对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做出客观评价,也给今天的大陆新武侠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鹿鼎记》通过一种反讽的写法,再现光怪陆离的武侠(人间)世界,作者利用一种“戏说”的方式,改写了武侠小说(他人的也包括自己的)的通常主题乃至人物分类(尽管其中仍有传承关系)。这种改写,是个人性明显突破集体性观念制约的努力,因此,必然导致对武侠小说模式化写作的扬弃。
本文以《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书的主要人物为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归隐结局的典型代表及其内涵共性:金庸笔下的侠客们从闯荡江湖到遁世归隐,是侠客们历尽磨难后厌恶江湖纷争和仇杀,厌恶旧的世俗和观念,主动放弃江湖名利,主动抛弃仇恨,主动追求美满爱情和安宁平静生活的合理选择,是侠客们在一定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性格发展条件下的合理归宿。
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的翘楚和典范,其内容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独特魅力总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小说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其一,武侠人物具有的儒家仁爱侠义之精神感人肺腑;其二,武侠人物体现的道家逍遥出世之思想动人心弦;其三,小说表露出的追求个性自由、反对专制独裁等观念富有现代意义。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有一点历史因由,往往以人性为中心,着眼人的成长和发展。它以侠事和情事交融的方式书写侠客的传奇人生,同时致力于建构完整的江湖体系和武林谱系。这些创作技法是新武侠小说的范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男权思想     金庸  武侠小说  男权思想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22
金庸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的创作,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通过营造一个虚幻奇丽的江湖世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也正是基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其小说在侠义江湖、男女情爱、武功境界、权势角逐等几个方面,都带有明显的男权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公关思想和公关实践。《鹿鼎记》中的公关先生韦小宝,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公关理论与行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孔孟儒家和由墨家发展而来的江湖豪侠一直倡导的一条伦理道德原则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特别是义与和的儒家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公关思想,并在实践中体现出积极的意义。
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超越与突破、创新与求变成了新时期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困惑和阵痛之后,一大批“70后”乃至“80后”的新武侠作家及其作品成功地破茧而出。他们的创作既给武侠小说带来了种种新变,也从历史、文化、审美、精神等层面彰显了自身的多元价值。
提出金庸小说使武侠小说从人们眼中的“俗文学”步入到“经典文学”行列这一过程,正是对中国武侠小说的一种超越这一观点,从金庸小说的武、现代精神以及“金庸热”这一怪异的阅读和研究现象入手,简要论述了金庸小说的“经典化”的过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