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化学 石墨烯相关记录129条 . 查询时间(0.144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与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教授Klaus Müllen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冯新亮合作,采用电化学剥离方法一步高效制备出氟掺杂石墨烯,并以此开发出高比能全固态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第六届石墨烯青年论坛通知(第一轮)(图)     第六届  石墨烯  青年论坛  通知  第一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6/12
石墨烯青年论坛于2013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分别由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办)举办。石墨烯青年论坛已发展成为国内石墨烯领域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专业学术会议,为该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分子动力学模拟烷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取向     烷烃混合物  取向  石墨烯  分子动力学模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15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烷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取向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温度能够改变链取向的方向,相对较低的温度对链垂直表面取向有利,相对较高的温度对链平行于表面取向有利;温度升高短链烷烃会发生脱离混合物的情况,且温度越高发生脱离行为的烷烃数目越多.烷烃链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利用共价结合的方法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修饰聚乙烯亚胺(PEI),得到了稳定的GO-PEI复合物.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圆二色谱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人类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的纤维化聚集GO-PEI比GO有更强的抑制能力.结合ThT荧光和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结果发现,在hIAPP聚集过程的成核初期加入GO-PEI有最好的抑制效果,在纤维化过程的生长期加入GO-PEI能部分抑制hIAPP纤维的形成,但G...
合肥工业大学12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石墨烯薄膜,并成功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这种柔性超级电容器可为可穿戴设备提供高效安全电源,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设备。相关成果12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化学》上。
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采用乙醇共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Pt-Pd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碱性硼氢化钾(KBH4)水解制氢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发现当金属催化剂中Pt/Pd摩尔比为1∶1时,Pt-Pd双金属催化剂颗粒可均匀地负载于石墨烯载体表面,而且粒径比单金属催化剂和其它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粒径更小,
以氧化石墨烯和Fe3O4为原料制备磁性氧化石墨烯,采用吸附法将氯过氧化物酶固定在磁性氧化石墨烯上,考察了固定化体系缓冲溶液pH值、固定化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固定效果的影响.以氯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奥酸性蓝45染料脱色反应为模型反应,探讨了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的操作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H=3.5,反应15 min、反应温度15℃为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的最佳催化条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载体,加入的NH4Fe(...
采用晶种生长法制备了形状均一、导电性良好的三角形金纳米片(Au TNPs),并以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聚阴离子Nafion为保护剂,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氧化石墨烯/三角形金纳米片/Nafion复合膜修饰电极(GO/Au TNPs/Nafion/GCE).
采用溶液共混法,设计不同的杂化方案,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复合程度的石墨烯(G)和碳纳米管(CNT)三维空间结构材料,并对G-CNT填充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在微波诱导下的裂纹自修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CNT复合结构能改善增强相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及载荷传递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石墨烯粉体材料研究团队丁古巧、何朋等科研人员,在水溶性石墨烯材料制备方面取得进展:基于创新的电化学技术和超声辅助分散机制,在NaOH与PTA混合电解液体系中实现了少层高浓度水溶性石墨烯的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Green Chemistry上。在这一体系中,研究人员通过控制电化学过程,使PTA析出并吸附于石墨电极,促进石墨充分氧化和逐层剥离,随后辅以超...
在一片面包片上,一只黑色的小猫头鹰憨态可掬,画出图案的“墨水”正是石墨烯。这是美国赖斯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利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完成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科学家用另外的石墨烯“墨水”作画,而是直接以激光在食物表面“烧”出了石墨烯图案。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3D-G),并以十八胺(ODA)为接枝剂对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氨基化处理,再利用原位聚合法在氨基化石墨烯表面生长聚苯胺,制备了十八胺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G-ODA/PANI).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和材料结构的比电容贡献分析.结果显示,电极材料的电容贡献大部分体现为材料的表面电容,G-ODA/PANI电极片在1 A/g电流密度时的比电容最高可达108...
石墨烯负载镍催化CO2加氢甲烷化     石墨烯  碳纳米管  活性炭  CO2加氢  镍催化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18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经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RGO),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RGO);对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以碳纳米管(CNTs)和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的Ni基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由于催化剂的载体分别为RGO,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以单空位缺陷(SV)石墨烯为载体的Pt,Fe及PtFe二元金属催化剂的抗CO中毒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单金属原子Pt和Fe,Fe更易吸附在SV石墨烯上;而对于PtFe二元金属催化剂,SV石墨烯对其固定能力明显好于Pt-SV,即Pt催化剂中掺杂Fe大大增加了SV石墨烯对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Pt,Fe及PtFe二元金属催化剂抗CO中毒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PtFe-6结构的...
制备了水溶性的氧化石墨烯(GO)和以DNA为模板的CdTe量子点(P1),通过GO与P1的π-π堆积作用组装构建了纳米生物传感器,将其用于双目标DNA分子的逻辑检测,实现了较高的选择性;通过改进DNA序列,实现了该传感器对双目标分子的可逆循环检测及重复利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电泳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传感器的构建和检测过程进行了表征.该P1-GO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核酸检测等领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