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化学 石墨烯相关记录129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2/石墨烯(Gr)复合物,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oS2/Gr电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oS2/Gr复合材料呈现三维层状结构,且负载在石墨烯上的MoS2为无定形MoS2.(NH4)2MoS4和氧化石墨烯的最佳原料配比为1∶ 1,当滴涂量为1.5 mg/cm2时,
石墨烯/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散体和Co(NO3)2混合物为前驱体,经过高温和化学掺杂处理,制备了钴/氮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Co/N-CNT/Gr-X,X代表煅烧温度),并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钴盐催化下,石墨烯分散体中的有机溶剂NMP成为碳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合作,在新概念、平面化、自集成的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率先提出采用喷涂方法高效制备出具有高电压输出的石墨烯基线形串联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我校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汤怒江教授/都有为院士团队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在三维石墨烯网络的氮元素超掺杂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29, 1701677, 2017)上。我校物理学院2014级直博生张维利及其导师汤怒江教授完成了主要实验工作,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团队的任文才研究...
讨论了添加量为1%(Per hundreds of resin)的咪唑改性的氧化石墨烯(GO-IPDI-MZ)对磷质量分数为1.5%的环氧树脂体系(1.5P-D-U-EMI)固化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结果表明,当GO-IPDI-MZ添加量为1%时不会改变1.5P-D-U-EMI的非等温自催化固化反应特征.添加1% GO-IPDI-MZ的磷质量分数为1.5%的环氧树脂(1.5P-D-G...
将二苯基膦通过共价键引入到氧化石墨烯(GO)中,利用二苯基膦对Pd的鳌合配位作用,合成了GO固载Pd催化剂(GO-P-Pd);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Heck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重复使用7次后催化活性无显著降低,并且对不同的反应底物有较好的普适性.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掩膜版协助一步过滤法制备出具有叠层结构的二维黑磷烯与石墨烯复合微电极。将该电极直接转移到柔性基底作为平面超级电容器,在离子液体中显示出优异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柔韧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
在原位聚合制备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加入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抑制氧化石墨烯在高温亚胺化时的聚集,同时将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获得高介电常数的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结果表明,采用四丁基溴化铵和四丁基碘化铵作为还原剂,利用原位化学还原方法所制备的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超过聚酰亚胺薄膜40倍以上,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也优于聚酰亚胺薄膜.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
自由基反应诱导的溴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  自由基  溴化  还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30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溴代试剂,硫代硫酸钠为还原剂,通过羧基化、溴化和还原三步法,采用自由基反应的方式制备了溴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Br).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rGOBr的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溴元素以共价键的形式分布在石墨烯表面.本方法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单且条件温和,为石...
石墨烯新结构形似海绵比铁硬     石墨烯  结构材料  化学物质  电学属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1/11
石墨烯在二维形式时被认为是最坚固的材料,但研究人员一直很难将其二维形式下的坚固强度,转化到有用的三维材料内。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施加热和压力,将石墨烯小薄片按压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复杂稳定类似珊瑚和硅藻类生物的结构。新结构名为“螺旋二十四面体”,其表面积相对体积来说很大,但非常坚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吴忠帅带领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团队,在柔性化、微型化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获得了二维噻吩纳米片与石墨烯叠层结构复合薄膜,并应用于高性能、柔性化、微型化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材料》。研究团队将甲烷等离子体还原技术和光刻微加工技术相结合,制备出石墨烯基高功率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该团队还采用层层自组装氧化石墨烯与多聚赖氨酸,并在层间插入硼酸,...
石墨烯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能源、催化和环境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石墨烯基材料在吸附去除酚类有机物污染物方面得到广泛关注。通常石墨烯基材料的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与酚类污染物形成氢键作用,然而石墨烯基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存在也会破坏其石墨化结构,削弱其与酚类污染物之间的π-π作用力,因此,石墨烯基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也许对其吸附酚类污染物有显著的影响。然而还原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作为二维碳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子、生物医药和化工材料等领域。目前,多位科学家根据理论计算预言石墨烯将有可能作为一种单原子层过滤膜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能源电池领域。
随着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显著,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与研究,能源储存与转化成为了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其中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电能的存储和转化。电池的使用是电能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极材料的研究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们致力于开发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电极材料,在近几年取得的相关研究报道也层出不穷。
作为石墨烯的新型衍生物,氟化石墨烯(Fluorinatedgraphene,FG)既保持了石墨烯的高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又因氟原子的引入赋予了其表面能降低、疏水性强等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使其在新型微纳电子器件、生物医药和润滑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