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海洋科学相关记录14472条 . 查询时间(3.214 秒)
2023年海洋基因组学会议暨海洋生物资源学术会议(ICG-OCEAN 2023 & Academic Conference o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于2023年10月28日-29日在青岛华大如期举行。本届大会在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速布局基因科技未来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由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
2023年10月30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巩三强与国内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分析了蓝光在珊瑚热白化中的潜在作用, 发现蓝光能够增强珊瑚共生体的热白化耐受性。这项重要发现开启了一种新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光调控进行珊瑚保护和拯救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生态学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生态指标)上。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团队在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rtical structures of marine heatwav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副研究员张莹为第一作者,研究员杜岩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Mi...
近日,第13届亚太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和第1届全球华人海洋生物学家协会成立大会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资源生物学团队王长云、王平原、刘志清教授等一行3人参加了上述两个会议。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针对海洋障碍层结构反演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
2023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针对海洋障碍层结构反演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优秀博士毕业生陈晓获得2023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资助。陈晓于2012年至2017年在进化所原生动物学研究室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高珊教授。在读期间,主要以嗜热四膜虫为模式生物,研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徐向荣团队在河口环境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多介质分配特征与源-汇格局方面取得了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Steroid metabolites as overlooked emerging contaminants: Insights from multimedia partitioning and source–s...
2023年10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吴国俊研究员牵头,联合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承担的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项目将自主研制的多类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硝酸盐、叶绿素、多环芳烃、溶解氧、下行辐照度等)搭载国产“海燕”水下滑翔机在南海西沙海槽盆地区域顺利完成海试,成功实现了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环境长期原位观测,连续...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MST)是综合全球陆表大气温度和海洋表面温度,衡量气候变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在年际尺度上的变率主要受ENSO事件主导。其中厄尔尼诺事件可以通过向大气释放巨额热量,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触发热带-热带外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副热带急流、季风甚至极涡等因子来改变地表的热量收支,促使GMST迅速升高。
近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给出了中尺度涡增强南大洋极端温度的观测证据,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尺度涡对南大洋极端温度的影响正在加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酸化和低氧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气源、空气干燥过滤减压器、备用安全电磁阀、CO2过滤器、干燥过滤器、质量流量控制器、采集控制器、水质传感器、排气阀组。通过pH和溶氧传感器实时监测海水pH和溶氧值,采用双增量式PID控制的方式,调控空气、N2、CO2的曝气比例,以调节海水pH和溶氧水平至设定值并保持稳态。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测并调整气源配比,同步控制海水的pH和溶氧含量,具有稳态精...
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联合组织开展海洋行业标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现场比对方法》验证试验。试验依托“创新一”号科考船,在烟台近岸海域对标准各项技术参数进行验证。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浅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深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携带海...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团队联合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在海底滑坡体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再活化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