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生物有机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有机化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5.472 秒)
本发明提供了美国白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诱芯。所述美国白蛾诱剂组合物包括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及其协同剂,所述协同剂包含以下植物源气味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β-罗勒烯、正己醛、正-3-己烯醛、二丙酮醇、二异丙基甲醇、6-甲基-5-庚烯-2-酮、反-3-己烯醇、邻二甲苯、联三甲苯、反-2-己烯醛、柠檬烯。本发明提供的诱剂组合物可以制成诱芯,以配合已有的美国白蛾性信息素使用。本发明提供含有美国白蛾诱剂组合物成...
发明公开了哌嗪衍生物作为p53分子活性调节剂的用途。小鼠和人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哌嗪衍生物可调控p53下游基因的表达,并且可以使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得以维持,癌症细胞的增殖得以抑制,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哌嗪衍生物还可通过调控p53分子进而调节干细胞的多能性信号网络,抑制干细胞的分化、或维持干细胞的多能性,进而提高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系效率。
肖开提·萨利霍夫(Shavkat Salikhov),男,乌兹别克斯坦国籍,化学家。1944年12月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1967年毕业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大学,1984年获俄罗斯莫斯科国家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所研究员,曾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一种制备高纯度五味子甲素的方法,将含有五味子甲素的粗提物经过硅胶柱,再用不同比例的溶剂进行洗脱,合并含有目标物组分,蒸干后进行结晶及重结晶,最终得到五味子甲素纯品。本发明方法载样量大,分离效率好,回收率高,成本低廉,可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所得五味子甲素含量达到99%以上,单一杂质小于0.1%。
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问题。生物制造具有...
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具有高度复杂的化学结构。目前,糖的结构解析依赖于传统的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法等结构表征手段。虽然这些方法相对成熟,但存在检测步骤复杂、无法实时动态检测等局限性,无法满足糖基础和应用科研需求。与另一类生物大分子核酸已实现高通量测序相比,糖的结构解析技术滞后。生物纳米孔作为高度敏感的传感器,应用于核酸分子以及多肽测序,而在糖测序方向是否可行尚未被证实。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利:用于生产β-丙氨酸的工程菌及生产β-丙氨酸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利: 一种转化脂肪酸衍生物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具有下式所示结构的羟基肉桂酸胺类生物碱(HCA)或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结晶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羟基肉桂酸胺类生物碱具有u阿片受体激动剂,人COMT抑制剂等多重药理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细胞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而长效的抑制COMT活性的作用,可用于易被COMT酶分解而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的辅助药。
我国科学家在汉逊酵母中实现β-榄香烯高效生物合成     汉逊酵母  β-榄香烯  生物合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18
倍半萜类化合物β-榄香烯是从我国传统中药姜科植物温郁金中分离提取的国家二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然而,由于植物培养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且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严重制约了β-榄香烯的稳定供应。构建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有望实现高价值萜类化合物的可持续生物合成。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专利:对苯醌衍生物及其用途
近10年来,合成生物学在“创造完全人工合成基因组的细菌”和“构建合成单染色酵母”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展示了基因组工程技术的巨大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基因组拆分技术繁琐复杂、效率低,且需要依赖外源辅助系统。因此,建立一种简洁、高效、不依赖外援辅助系统的无痕基因组拆分技术,成为探索研究生命合成奥秘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催化研究组(DNL0601)石松副研究员与美国特拉华大学Dion Vlachos教授等合作,在糠醛等生物质催化选择性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丝裂霉素是上世纪60年代于土壤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活性天然产物家族,拥有吲哚醌并吡咯并氮丙啶骨架所组成的特征6/5/5/3稠环。丝裂霉素在生物体内还原后被赋予了高亲电性,即DNA烷基化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代表性成员丝裂霉素C半个世纪以来在临床上应用于多种癌症的化疗。丝裂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依赖链霉菌的发酵,然而人们关于其生物合成机制知之甚少。早期的同位素标记实验阐明了丝裂霉素的主要前体:...
生物基热固性树脂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它们的规模化应用是实现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石油基热固性树脂一样,它们在固化交联之后,同样面临难降解、难回收的问题。实现生物基热固性树脂的高价值回收利用对当前低碳、环保、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