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光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化学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1.898 秒)
本发明涉及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是一种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用于多种重金属离子检测的方法:将几种重金属离子指示剂固定于多孔敏感膜上构成阵列,借助于彼此相互独立的多个单通道流通池系统,进行多通道分析,在10分钟内可对水中汞、铅、镉、银、砷、镍、铜、锌等多种痕量重金属离子是否超出国标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快速判定。该传感器阵列用彩色成像设备采集指示剂暴露在各种不同重金属离子前后的颜色变化,将其颜色变化对...
本实用新型涉及质谱分析仪器,具体说是磁增强真空紫外光化学电离源,其具体结构包括,电离源腔体,真空紫外灯、激发电极、试剂气体进样管、磁聚焦环、推斥电极、样品气体进样管、传输电极以及差分电极。本电离源利用磁聚焦环对电子的作用,使电子沿螺旋线运动,提高了电子碰撞试剂分子的概率,增加了试剂离子的强度,实现了对真空紫外光化学电离源的电离效率的增强,能够大大提高了仪器灵敏度。
英国研发光化学太空氧气发生器     英国  光化学  太空氧气  发生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15
为解决当前国际空间站上氧气发生器组件(OGA)和二氧化碳还原组件低效、易老化发生故障等问题,由英国华威大学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测试了光电化学装置(PEC),整合了光吸收、电荷分离、转移和催化的功能,使其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以陆地装置的效率生产氢气,并能将水分解的温度降到更低。在此之前,PEC用于光辅助方式从二氧化碳生产氢气和碳基燃料。研究发现,月球辐照度下的PEC水分解装置(串联装置>20 mA cm...
先进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激发光源材料的研究     光化学  传感器  激发光源材料  先进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21
先进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激发光源材料的研究。
甲基汞具有神经毒性,是已知毒性最大、分布最广的有机汞化合物,并能够通过食物链累积放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除去工业生产排放以外,人们认为微生物对无机汞的生物甲基化是环境中甲基汞的主要来源,而对,其他的甲基化途径知之甚少。 生态环境中心江桂斌研究组与美国FIU蔡勇教授合作,采用汞同位素(199HgCl2/CH3201Hg+)与氢同位素(CD3I)示踪技术,通过培育试验研究了天然环境水样中碘甲烷对无机汞...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光化学制备粒径分布窄的纳米凝胶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流式光化学反应装置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专利:基于硅纳米线的荧光化学逻辑开关及其制备方法
将低密度、可持续的太阳能高效转化为可存储的化学能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然而,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严重限制了人工光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如何实现电子空穴对分离的最大化成为提高光催化效率的重要挑战。
以半导体及其衍生物为媒介的光催化技术能够在太阳能驱动下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将污染物降解为CO2、H2O等无害物质,如何解决光生电子和空穴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匹配问题是突破多相光催化技术瓶颈的关键。
蓝相液晶(BPLCs)以其独特的周期结构、多刺激响应及实时可重构性等特点而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在传感、显示及防伪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蓝相液晶由于其带隙窄,光学性能优异可用于低阈值激光器。目前蓝相液晶激光器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外界刺激下(如光、电、热、力等)激光波长的可调节性,而对蓝相激光器工作温度的研究尚且不足。由于BPLCs窄的温度窗口,其相应激光器的工作温域大概在3-4℃。聚合物稳定蓝相(P...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投稿指南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中文核心期刊  光化学  投稿指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5/19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投稿指南。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光催化材料实现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理想方式之一。然而,多数光催化材料光谱响应范围小、能量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和有毒性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光催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用于光解水反应的发现(如图1),为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主要由于g-C3N4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无毒、响应可见光的带隙结构、廉价和易于功能化等特...
利用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和配位驱动组装策略探索室温光磁效应材料的合成.通过组装稀土硝酸盐与1,10-菲罗啉(phen)获得2种同构双核稀土配合物[Ln2(NO3)6(phen)2](1:Ln=Gd;2:Ln=Dy).由于具有电子给体-受体结构特征,目标产物在光照后发生电子转移,电子由硝酸根的氧原子转移到phen的氮原子,进而产生光生自由基并发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除光致变色外,配合物1和2在室温下具...
以苯基嘧啶/吡啶基嘧啶为母核,同时引入2个三氟甲基(CF3)合成了2-[3,5-二(三氟甲基)苯基]-5-氟基嘧啶(tfmphfppm)和2-[2,6-二(三氟甲基)-4-吡啶基]-5-氟基嘧啶(tfmpyfppm)主配体,并以2-(5-苯基-1,3,4-噁二唑-2-)苯酚(pop)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种铱(III)配合物Ir(tfmphfppm)2(pop)和Ir(tfmpyfppm)2(pop)...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