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民间文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中国民间文学 史诗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089 秒)
2024年6月2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本的收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292)开题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本次开题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主持。
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遗产化     非遗  德昂族史诗  《达古达楞格莱标》  创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3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口头叙事传统,史诗的传承与演述生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断变化。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史诗的演述语境与传承方式发生了变革,政府和村民组织开展了各种非遗保护活动。为了在新的演述场域中获得认同,传承人对史诗的程式、主题、情节等方面进行了创编。同时,传承人身份的认定,增强了史诗演述人创编、传承的自觉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感,史诗的内容从程式到主...
史诗遇见新时代(图)     《格萨尔通识读本》  中国少数民族  “三大史诗”  史诗文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0
随着世界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深入,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视,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已受世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称“三大史诗”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9.27.)。在大力推动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性阐释》出版,适逢其时。
景颇族史诗《勒包斋娃》的文化与地理空间     《勒包斋娃》  文化地理  空间  认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9
景颇族史诗《勒包斋娃》的诗学系统具有丰富的阐释可能。《勒包斋娃》所构建的象征隐喻世界和意象体系,展现了丰富的空间层次——认知空间、社会实践空间和人地同构的地理空间。在认知空间中,景颇族先民运用了心物不分、天人合一的原始-神话思维,反映其对世界、人类、诸神、万物生成原因和演变规律的感知演绎。在社会实践空间中,讲述范畴从神圣对象转向世俗对象,非神话的现实因素更多地在文本中流动。
再论勇士故事与英雄史诗的关系     勇士故事  家庭斗争型英雄史诗  主题  情节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3/10
英雄史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主题、情节等方面的某些相似性特征,勇士故事与英雄史诗有时候难以区分,但勇士故事是有别于英雄史诗而独立存在的文类,这一点毋庸置疑。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了勇士故事与英雄史诗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对家庭斗争型史诗这一特殊类型史诗的形成问题进行多方面考证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家庭斗争型史诗是在同样内容的勇士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
近日,《格萨尔》史诗抢救保护五年规划(2017年至2021年)工作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正式启动。“这是未来5年我们玉树的重点文化工程,通过这项规模宏大、内容形式丰富、资金与人力投入较多、文化效益期望值最高的重大文化举措,将打造民族传统文化的玉树名片。”青海省玉树州州委书记吴德军说。
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     21世纪  《亚鲁王》  苗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9/6
这个时代是否存在有待发掘的史诗?2011年春,一部12000行的苗族史诗《亚鲁王》样稿回答了这个问题。2009年4月,贵州省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麻山地区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5月,中国民协副主席、学者余未人应紫云县之邀前往麻山地区考察,初步认为这是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填补了两千多年前西部方言区苗族迁徙、征战的口述历史的空白;6月,余未人与冯骥才、罗杨、向云驹等在天...
汉族史诗吴语山歌亟待保护      保护  吴语山歌  汉族史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7/14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土有教授的《吴语叙事山歌研究》荣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郑教授认为:吴语山歌亟待保护。上海作为吴方言使用人数最集中的地区,应当携手苏浙,保护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财富。 所谓“吴语山歌”,就是指...
中国史诗研究报道──《故事歌手》中译本即将出版     故事歌手  中译本  出版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4
美国学者艾伯特·洛德(Albert B. Lord)的著作《故事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1960)是口头传统研究领域中的开山之作,它不仅使“口头程式理论”成为一种方法论,而且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可以说,口头理论的方法,由于《故事歌手》的出版已经影响了散布于五大洲的、超过了150种彼此独立的语言传统的研究,并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决定性地改变了对所有这些语言传统的理解和阐释。因而,《...
口头传统视野下的史诗研究      口头传统  史诗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4
近二百年来,民俗学的发展推动了史诗研究。19世纪浪漫主义者和格林兄弟开辟了当时尚未开拓的民间诗歌和民间故事的领域,随后出现了民族学者、民俗学者以及比较文学学者,他们大大推动了口传史诗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当代世界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又发现了大量活形态的口传史诗。20世纪中叶,英国古典学家鲍勒(C.M.Bowra)将原创的或口传的史诗与拟制之作或书面文学的史诗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了史诗研究的类...
史诗的文本分析──以彝族史诗《梅葛》为视点     彝族史诗  文本分析  梅葛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3
以各种方法记录下来的史诗文本的类型各有其特点与作用。通过研究彝族史诗《梅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本的异同及文本回流的影响,比较口头流传的史诗与以书面文本流传的文本化史诗的功能的异同,进而指出在史诗展演与流传的口头程式中,是内在文法,而非书面文本的规范性在起决定作用;考察各时期各类型的史诗文本应与其当下的文化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     史诗传统  彝族  田野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3
2007年9月9日下午,民族文学研究所彝族青年学者巴莫曲布嫫在本所“新世纪学术前沿十讲”的系列报告会上,以图文和音频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十二年来的田野研究,“口头传统研究的普遍性意义在于探寻人类的表达文化之根。史诗传统的解读不同于书面诗歌的阐释之处,就在于它需要主体去主动建构一种动态的观察和全方位的研究,而建构即选择,也是某种程度的演绎和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