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VOCs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044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专利:一种低温等离子体VOCs净化装置及方法。
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耐毒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对开发实用型的单原子催化剂至关重要。铂基催化剂凭借其优异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催化氧化,然而,实际工况下VOCs废气组分复杂,铂单原子催化剂由于高暴露的原子活性位点极易与H2O、SO2等杂质气体大面积接触而发生中毒失活的现象。因此,研究人员重点致力于提高单原子Pt催化剂在VOCs催化燃烧领域的耐毒性研究。特别是含水工况下,单原子Pt基催化剂极易失活,限...
甲苯是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众多VOCs控制技术中,催化氧化法因其处理效率高、净化彻底,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净化技术之一。在其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有研究者提出通过配备热交换器、电热棒加热、气流横膈膜以及保温盖板等手段来减小能量损耗。但传统电阻加热或燃料燃烧加热模式还是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失,而且还存在启停较慢、传热效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们之前的研究...
我国南北方经济、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气团跨区域传输会导致南北方人为活动/自然过程排放臭氧(O3)前体物(如VOCs等)的相互作用,使臭氧污染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受大气VOCs排放、迁移传输机制的认识局限,我国的臭氧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仍不充分。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在表征气候带分布及气团区域输送路径与强度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深入理解VOCs跨区域传输的驱动机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
202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建立了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的船载质谱系统,可快速获取水中VOCs的时空分布图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建立了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监测的船载质谱系统,可快速获取水中VOCs的时空分布图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导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人为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直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并且是生成臭氧和细颗粒物的重要前驱体。催化氧化法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高效去除VOCs,但是对于含苯环的污染物如甲苯等,其开环过程需要较高的能量,仍然需要提供外部电加热供能,实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李学兵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柳云骐团队,在丙烷光热协同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具有优异丙烷氧化热活性和光热活性的催化剂。
2023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李学兵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柳云骐团队,在丙烷光热协同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具有优异丙烷氧化热活性和光热活性的催化剂。
2023年1月13日,微生物生态学国际权威期刊《The ISME Journal》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Bacter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ttenuate pathogen virulence via evolutionary trade-offs》。该研究通过实验进化、生理生化检测、比较基因组分析等手段,揭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及臭氧(O3)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治理对象。催化燃烧技术(即催化氧化法)具有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源和固定源VOCs 的净化消除。现有工业尾气芳香烃类VOCs的净化消除通常采用贵金属催化剂,但贵金属价格高。因此,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是降低VOCs催化燃烧技术成本的重要研发方向。
自去年11月份被发现以来,SARS-CoV-2 超级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迅速在全球传播并逐步取代了先前的受关注突变体(Variants of Concern, VOCs),该毒株在Spike蛋白中有30多个突变,使其能够逃避多数治疗性中和抗体以及一些疫苗的免疫疫。因此,开发针对Omicron的强效中和抗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SIA)是其关键组分(PM2.5中占比经常高达50%以上),因此,研究NH3、NOx、SO2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协同控制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作用将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冯晶晶,在导师王新明研究员、张艳利特任研究员的指导下,随机选择在用的26辆出租车,使用底盘测功机测定了在怠速和速度分别为10、20、30、40、50和60 km hr-1下NOx和VOCs的排放因子,并探讨了行驶里程对排放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PG出租车尾气NOx平均排放因子随行驶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而VOCs的排放因子随速度变化...
纳米生物效应团队在VOCs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纳米生物效应  VOCs检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8/18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多学科中心李敏副研究员与广西大学赵祯霞教授合作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检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RS-Active MIL-100(Fe) Sensory Array for Ultrasensitive and Multiplex Detection of VOCs”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 该研究团队发现金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