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化学 协同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1.217 秒)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能源环境工程研究中心(DNL0901)王树东研究员、王胜研究员、宗绪鹏助理研究员等在NO、CO协同催化净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常规共沉淀法,构建了具有铁单原子和铈-氧空位的铁-铈-铝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选择性还原NO反应,并揭示了铁单原子位点与铈-氧空位的协同机制。 NO、CO是两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物,普遍存在于燃煤烟...
2023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课题组与林文楚研究员课题组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Miqin Zhang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构建出一种具有双重催化活性的光响应性碳封装磁铁矿(CEMNDs)纳米酶,用于光热增强化学动力学的癌症协同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2023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晓东研究员、林坚研究员等和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增强甲烷直接氧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研制出一种MOFs锆氧簇节点装配的单原子Ru催化剂,实现CH4近100%选择性羟基化为含氧化合物(CH3OH、CH3OOH、HOCH2OOH和HCOOH)。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2T6组)戴文研究员团队在多相催化有机硫化物的高值转化与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石墨烯包裹的Co纳米颗粒和原子分散的Co-Nx协同催化策略,实现了一系列芳香族及脂肪族有机硫化物C-S键的氧化断裂到腈和酰胺类化合物的转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李学兵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柳云骐团队,在丙烷光热协同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具有优异丙烷氧化热活性和光热活性的催化剂。
2023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李学兵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柳云骐团队,在丙烷光热协同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具有优异丙烷氧化热活性和光热活性的催化剂。
2023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尖晶石相ZnAl2O4催化合成气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双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机制。
2022年8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mBio在线发表了王成树研究组题为“Orchestrated biosynthesis of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 cocktails enables the producing fungus to combat diverse bacteria”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报道了罗伯茨绿僵菌基因组编码的一个“超级”次级代谢基因簇受同一转录因子调...
2022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张涛院士、乔波涛研究员等与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1600组)李仁贵研究员等合作,在单原子光热催化乙炔半加氢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控制单原子与纳米粒子间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的发生条件,实现包覆纳米粒子的同时暴露单原子,构筑Pd1/TiO2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可显著提升乙炔半加氢反应选择性...
2023年来,非贵金属氮掺杂碳基单原子催化剂(M-N-C)因其原子利用率高、结构可调性强、稳定性好等优势,在能源存储与转化、生物医学、有机催化转化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高温热解法仍是最为普遍采用的M-N-C催化剂制备方法,但在高温热解过程不可避免会导致金属纳米颗粒(NPs)或亚纳米团簇(NCs)的形成。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些NPs或NCs通常被视为原子利用率较低的惰性组分而被刻意去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
2022年4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用酶工程创新团队在抗生素替代品的开发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揭示了双功能果胶酶以分子内协同相互作用的方式高效降解果胶多糖的分子机制,并成功应用于指导生产具有抗菌活性的甲酯化果胶寡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9.297)。
2022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柳林副研究员团队与厦门大学吴安安副教授等合作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氧化钐负载钌团簇(Ru clusters/Sm2O3)合成氨催化剂表面发现了原位产生的钐氢(Sm-H)物种,并揭示了其参与催化合成氨的反应机制。
2022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DNL0305组)孙公权研究员和王素力研究员团队在高稳定性铂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超高稳定性的核壳结构铂铑合金(PtRh/Pt)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与AC-STEM、电化学等表征手段,揭示了该铂铑合金电催化剂的核壳结构的协同稳定机制。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SIA)是其关键组分(PM2.5中占比经常高达50%以上),因此,研究NH3、NOx、SO2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协同控制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作用将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近日,清华大学段昊泓副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栗振华副教授等人构筑了以金(Au)作为吸附位点、CoOOH作为催化位点的协同催化剂,实现了大电流下醇电催化耦合产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