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催化化学 N-100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2020年9月15日,“纪念肖光琰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我所交流中心举行。所长刘中民、党委书记王华、所离退休老同志、部分科研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出席了纪念活动。这场以座谈会形式举行的纪念活动,表达了大家对肖光琰先生无限的缅怀和追思之情。座谈会由申文杰研究员主持。刘中民简要介绍了肖光琰克服重重困难,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回国的经历,以及在当年特殊的历史时期所遭遇的不幸。他说:“肖光琰是我所历史上有重要...
以Ti板为基体,采用异位电沉积法通过调控电镀时间制备了质量分数(δ)分别为0.02,0.28,1.39和5.65的Ti(100-δ)Cuδ阴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测试及NO3-处理实验等手段对其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电催化活性、抗腐蚀性能和产物选择性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δ≥0.28时Ti(100-δ)Cuδ电极表面的Cu镀层呈现(111)晶面择优取向,可...
乙烯在 FeO(100) 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乙烯  氧化亚铁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9/14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的 PW91 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 探讨了乙烯分子在 FeO(100) 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平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乙烯在 hollow 位上吸附最稳定, 与底物的两个 Fe 原子形成双 σ 键, 吸附能为 86.8 kJ/mol. 吸附前后的态密度、电荷布居、轨道成分和振动频率的分析结果表明, 在吸附过程中, 乙烯的 π 电子向底物转移, 同时 Fe 将 ...
二甲醚在Pt(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二甲醚  Pt(100)晶面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9/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二甲醚(DME)分子在Pt(100)表面上的吸附. 通过对不同吸附位(顶位、空位和桥位)下的几何结构、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布局计算发现,吸附后C-O键和C-H键都有不同程度的伸长, top位的吸附能最大, hcp位最小; top位吸附有利于C-O键的断裂, bri位吸附则更利于C-H键的断裂.
研究了Pd在氢终止的p型单晶硅(100)表面的自催化化学沉积(AED). 在室温下将刻蚀过的硅片浸入常规的HF-PdCl2-HCl溶液制备了Pd膜. 将沉积了Pd的基底作为工作电极, 用循环伏安法(CV)、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Pd膜的阳极溶出行为和形貌. 结果表明, Pd的生长遵循Volmer-Weber (VW)生长模式, Pd膜给出了很好的支持.
氟改变了醇在镍(100)表面上的氧化机理     2-丙醇  三氟-2-丙醇  热脱附(TPD)  Ni(100)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0/1/22
利用程序热脱附(TPD)实验研究了2-丙醇和三氟-2-丙醇在Ni(100)表面的吸附和热反应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电负性大的氟原子取代丙醇中γ-位氢原子后, 使丙醇从脱氢反应转化为脱水反应. 在这两种化合物的TPD 实验产物中发现, 有以脱水反应生成的烯烃(丙烯, 三氟丙烯), 脱氢反应产生的酮类(丙酮, 三氟丙酮)等分子析出. 实验结果表明, 氟原子取代γ-H后阻止了产生中间产物醇盐的β-H ...
吸附原子电催化机理的研究——铂单晶(100)晶面上Pb、Cd吸附原子在甲酸电氧化中的助催化特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