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效应”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25 秒)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脉冲星星际闪烁效应揭示星际介质的微观结构研究中获得进展(图)
结构 宇宙 演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9
在现代天文学中,星际介质的微观结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星际介质中的湍流和微结构对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解答宇宙学相关研究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直接观测这些微观结构一直是一个挑战。
月球玻璃地质时间尺度的超凡抗老化效应(图)
月球 玻璃地质 时间尺度 抗老化效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9
中国科大在二维铁电体光伏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二维铁 电体光伏效应 微尺度物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18
2021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华凌教授课题组和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光灿院士团队龚明教授课题组在二维铁电体光伏效应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该联合研究组在室温二维铁电材料CuInP2S6中观察到了显著增强的体光伏现象,并研究了该现象的维度过渡行为,确定了其临界厚度,这些结果为理解空间反演对称破缺体系中电极化主导的光电转换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相关...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快速射电暴的强引力透镜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图)
快速射电暴 引力透镜 双峰轮廓 无线电通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8/16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星系宇宙学和暗能量研究团组的科研人员从引力透镜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点质量透镜模型和点质量加外部剪切透镜模型都可以产生单峰FRB信号的两个像,导致双峰轮廓的出现。也就是说引力透镜可以为FRB双峰轮廓的出现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而且只需要光路上FRB的前景有点质量天体,就自然地存在这种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提出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中的新周日调制效应(图)
暗物质 直接探测实验 新周日 调制效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10
现代天文学观测表明宇宙由5%的普通物质,25%的暗物质和70%的暗能量构成。暗物质的本质是当前物理学面临的重大问题,相关研究可望带来物理学新的革命。暗物质极有可能是一种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粒子,实验上通常有三种办法来探测暗物质粒子:通过地下实验直接探测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微弱碰撞、通过空间高能粒子和光子探测器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后的产物粒子以及通过高能粒子对撞产生暗物质粒子。我国在锦屏山深地...
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帮助人们理解活动星系核
铁发射线 迟滞效应 活动星系核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3
2021年2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日前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快报》上。星系中心普遍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它处于高速吸积增长阶段,就表现为活动星系核。多成分混合的铁发射线是活动星系核紫外和光学光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由于铁线能级的复杂性,截至目前,人们对于铁线的产生机制和区域都不清楚,制约着我们对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于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星系中心普遍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它处于高速吸积增长阶段,就表现为活动星系核。多成分混合的铁发射线是活动星系核紫外和光学光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然而,由于铁线能级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铁线的产生机制和区域都不清楚,严重制约了人们对...
中国科大首次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图)
黑洞潮汐撕裂恒星 光学铁发射线 天体物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 论文于2021年1月2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快报》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室通过激光试验单粒子,助力空间站抗辐射(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空间环境效应 激光试验 单粒子 空间站抗辐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6/9
庞大的空间站系统包括大量平台电子设备和有效载荷,这些单机设备一方面要实现高性能的研制目标,另一方面受限于成本和周期,因此部分单机设备使用了低等级、高性能器件,由此产生的抗单粒子效应任务就变得十分艰巨,需要对这部分单机器件进行及时、充分、可靠的辐照试验,开展拟用器件评估筛选,对辐射敏感器件进行电路系统防护设计及验证,以确保达到设计目标,在轨运行安全平稳。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刷新国际暗物质年度调制效应研究灵敏度(图)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中国 暗物质 调制效应 最灵敏限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1/27
2019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hina Dark matter EXperiment, CDEX)合作组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在线发表题为《基于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年度调制效应分析的轻暗物质搜索》(Search for Light Weakly-Interacting-Massive-Particl...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青年学者葛韶锋博士提出中微子振荡的新物理效应(图)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 青年学者 葛韶锋 博士 中微子振荡 新物理效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6/25
2019年5月29日,李政道研究所新引进的青年学者葛韶锋博士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以“Scalar Nonstandard Interactions in Neutrino Oscillation”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Phys.Rev.Lett. 122 (2019) no.21, 211801),指出中微子可以有标量形式的非标准相互作用,并且会显著改变中微子振荡的形式。这对于...
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关节效应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节效应 多体系统动力学 间隙 接触应力 Archard 磨损模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2/27
在一般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中认为运动关节是理想运动副. 然而,实际中的运动关节不仅含有间隙与摩擦,还有间隙引起的关节元素之间的接触碰撞、局部变形和磨损. 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关节效应不仅引起了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减小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而且损失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为此,对近十几年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关节效应的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关节效应中间隙运动学模型、接触力模型与磨损模型在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首次定量揭示日冕传播效应对太阳射电观测的影响(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日冕传播效应 太阳 射电观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29
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余思捷博士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Edward Kontar博士等人合作,利用国际著名的新一代低频射电成像干涉望远镜LOFAR的高时空和频谱分辨率的宽带频谱成像数据,首次定量给出日冕传播效应对太阳射电观测结果的影响,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太阳剧烈爆发会产生大量高能电子,这些高能电子与磁场、等离子体发生耦合作用在多个...
STAR国际合作组首次测量到超子的整体极化效应
STAR 超子 整体极化效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8/23
最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者在内的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STAR国际合作组在重离子碰撞中首次观测到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整体极化”(global polarization),发现碰撞产生的Lambda超子相对于碰撞反应平面存在明显的自旋极化。STAR国际合作组的该研究成果于8月3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Nature 548, 62-65 (2017)】。在这...
北京大学于浩然与其科研团队利用“天河二号”模拟中微子和宇宙演化并发现中微子凝聚效应(图)
北京大学 于浩然 科研团队 天河二号 模拟中微子 宇宙演化 中微子 凝聚效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6/16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于浩然与其科研团队利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数值模拟“TianNu”,这是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N体数值模拟。“TianNu”利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全系统的86%、13824个计算节点,运行约两个星期,模拟了冷暗物质(Cold Dark Matter)和中微子在宇宙年龄约137亿年的共同演化。从“TianNu”的数据中,于浩然团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