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碳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282 秒)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立十周年,来自8个国家、48个单位的58位学者(包括8位院士)在Cell出版集团旗下国际综合刊物The Innovation(《创新》)发表了题为“Technologies and perspectives for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综述文章,阐述了碳中和技术与前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组联合中、英多位科学家,在《大气科学进展》发表研究论文,介绍中国碳卫星首幅全球碳通量数据,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和全球盘点行动。
冻土碳释放温度敏感性潜在“推手”被揪出     冻土    释放  温度  土壤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8/9
在2021年8月7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杨元合团队基于冻土样带调查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解析了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碳释放温度敏感性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
2021年3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青海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青海草地水、热、碳通量观测网络研究平台”通过专家验收,为青藏高原碳循环研究及国家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研究发现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     研究  2020年  二氧化碳  排放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2/14
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11日发布报告说,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该组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期间人们乘汽车和飞机旅行减少,在疫情结束后预计排放量会回升。
近日,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生邓中慈、张小玲教授、康平博士与华中农业大学王真教授合作,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IF=3.056)上发表题为“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on China’s black carbon emis...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
二氧化碳和人为气溶胶引起的非线性气候响应(图)     二氧化碳  气溶胶  非线性  气候响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7/15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量大幅度升高,这使得两者成为并存于大气中的主要人为强迫因子。一般而言,温室气体(如CO2)和人为气溶胶往往具有近乎相反的热力效应,因此它们各自所引起的气候效应可能会相互抵消,或产生一定程度的非线性效应。我院青年教师邓洁淳博士和徐海明教授,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Aiguo Dai教授合作,利用海气耦合模式CESM1模拟研究了CO2和人为气溶胶...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及化石燃料的不断利用,全球CO2排放量急剧增加。一方面,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增温。另一方面,增温又会反过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净碳吸收或者释放,造成对气候变暖或负或正的反馈调节。
“碳排放交易机制理论进展和实证经验”国际研讨会于10月10日至11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的学者和我国学者70多人,就碳排放交易理论和交易实践进行了专门深入的研讨。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所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Fraunhofer ISI)共同主办,中科院政策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席为中心主任范英...
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气候政策中心主任齐晔,清华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教授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版)中联合发表评论性文章《中国碳排放之谜》(China’s Carbon Conundrum),探讨中国碳排放之谜。齐晔为文章第一作者。
利用北半球5个地面本底站和飞机观测CO2浓度对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反演得到的对流层中层CO2产品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AIRS反演结果与地面观测和飞机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月平均偏差小于3 ppmv, 可以用于分析研究对流层CO2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AIRS 近6年观测数据(2003年1月~2008年12月)分析研究显示: 北半球是CO2的高值区, ...
消失在南大洋的二氧化碳(图)      南大洋  二氧化碳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0/1/15
地球大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都南下了!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新的超级计算机模型描述了南大洋如何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并将其输送到远离南极的深海。新的发现将帮助气候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碳循环中的这一关键环节。
利用提交给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4个耦合气候模式(GFDL/ CM2.0, CNRM/CM3, IPSL/CM4和INM/CM3.0)模拟结果, 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情景导致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频率变化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 作为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响应, 4个耦合气候模式中ENSO频率均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其中两个模式(GFDL/CM2.0, CNRM/CM3)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