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平原”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图)
自然资源部平原区 农用地 生态评价 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揭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4/14
2021年4月8日,“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在省地质调查院举行挂牌仪式。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姚华军、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闵建平为创新中心揭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三江平原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过程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三江平原 湿地垦殖 地表 水热过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26
三江平原是近50年来我国人类农业活动和气候变暖双重影响下地表水热过程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从自然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向水田集中种植区的快速转变,显著改变了地表-大气间的水热传输模式和区域水资源消耗-更新速率,如何量化评估沼泽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通量传输机制和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是关系到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生态保育与农业生产平衡、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其中关于自然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水田)的地表热量平...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农业集约化生产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地形区域、生产管理模式及边界树篱带对农田地表天敌多样性的影响,在我国华北典型农区,选取5种农田,包括丘陵地区的常规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CM)、常规管理有植物篱玉米地(CMH)、有机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OM)、有机管理有植物篱玉米地(OMH)和平原地区常规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P...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适宜播期分析
华北平原 夏玉米 高温热害 播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7/3
利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55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以日最高气温≥35℃持续3、4、5d,且相对湿度≤70%为一次轻、中、重度高温热害,从年代际尺度、年尺度、旬尺度分析37a来华北平原不同播期下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开花期避开中度高温热害为标准,推算夏玉米花期规避高温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频率最大,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固始等...
【目的】筛选适用于成都平原的高效广谱蚕豆根瘤菌,并对其相关促生功能进行初步评价,为成都平原高效蚕豆根瘤菌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6株根瘤菌由课题组前期分离自成都平原,其与四川主栽蚕豆‘大白蚕豆’匹配良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这6个菌株分泌生长素及溶磷能力。菌株与蚕豆品种匹配试验采用低氮砂培法,供试蚕豆品种为成都平原主栽品种‘成胡14’、‘成胡15’;两个品种的蚕豆种子播种后,分别接种...
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玉米适宜耕作方式研究
土壤肥力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特性 玉米产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8/30
【目的】浅旋耕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常用的耕作方式,长期采用浅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硬、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本文探索了翻耕和深松对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农田土壤肥力的作用,以明确适宜本地区长期可持续的耕作技术。【方法】本研究在巴彦淖尔市黄河沿岸进行。选择了长期引黄灌溉,且分别采用浅旋耕 (10—15 cm)、传统翻耕 (20—30 cm) 和深松 (30—35 cm) 3种耕作措施及...
基于同位素特征的华北平原菜地N2O排放监测中取样时间的探讨
N2O通量 δ15N-N2O δ18O-N2O SP 日变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9/14
【目的】为了长期监测土壤释放N2O的通量和同位素变化规律,了解产生N2O的微生物过程,提高对N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估计的准确性,需要对N2O的日变化规律做深入研究,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取样时间点及密闭时间。【方法】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对华北平原的莴苣菜地进行了N2O排放监测,选取N2O排放高峰期即施肥灌溉后5~6 d为监测时间段,采用静态气体箱收集土壤释放的N2O气体,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测定N2O...
【目的】膜下滴灌玉米种植模式在松嫩平原西部大面积推广,研究该模式下不同叶龄追施不同氮肥量对玉米的干物质积累、 氮肥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可为建立该种植模式玉米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底施N 60 kg/hm2、 P2O5 90 kg/hm2和K2O 12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4个追施尿素态氮肥水平处理: 0(N0)、 40(N40)、 90(N90)和140(N140)kg/hm...
松嫩平原林业建设对区域内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大豆为例
松嫩平原 林业建设 大豆生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11/11
黑龙江松嫩平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由于林业资源匮乏,平原林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防护作用弱化,区域内农作物生产受到影响。以松嫩平原区域内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为例,就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大豆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黑龙江松嫩平原林业建设体系,规划了其发展路径,为平原林业建设、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三江平原湿地退化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因子分析
三江平原 湿地退化 大豆生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11/11
湿地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修复及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优质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随着开发而不断遭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市场机制诱导资源合理分配,不断保护日益减少的湿地资源,保持大豆生产的健康发展日益紧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三江平原大豆生产的湿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湿地权属、生态效益补偿、投融资制度、税费政策及农业保险是影响湿地退...
气象因素对三江平原大豆菌核病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的创建
大豆菌核病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11/10
为了准确及时地预测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于2004~2012年在三江平原定点、定期调查大豆田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开花期6个气象因子及田间子囊盘个数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的关系,同时还建立了大豆菌核病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间7月降雨量、7月平均气温以及7月田间子囊盘个数3个因子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影响最为关键,预测模型可以提前20 d左右对大豆菌...
三江平原农田源头排水沟渠截留排水中氮素动态
排水沟渠 氮 农业非点源污染 三江平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2/8/1
通过小尺度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排水沟渠水体、底泥和植物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体停留时间增加,沟渠对水体氮素的净化能力增强,认为停留8d左右较适宜。沟渠对NH4+-N的截留率大于TN和NO3--N。渠水停留11d时,4条试验沟渠[氮浓度高、磷浓度低(NHPL),氮浓度高、磷浓度高(NHPH),氮浓度低、磷浓度低(NLPL),氮浓度低、磷浓度高(NLPH)]对NH4+-N的截留率均达100%,...
黄淮平原冬小麦霜冻害时空分布特点的研究
黄淮平原 冬小麦 霜冻害时空 分布特点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1/8/31
黄淮平原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而该区又是中国遭受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霜冻害造成该区小麦产量减少,影响着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研究霜冻害在黄淮平原的时空分布特点,为小麦的种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选取小麦拔节期后日最低温度及距拔节期天数为指标,构造霜冻害灾度函数,利用该函数得到各个地区的冬小麦霜冻害灾度值,根据灾度值进行霜冻害的等级划分,计算各级霜冻害的发生频率,运用GIS得到霜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平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延津县为例
平原区 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1/8/31
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和范围日益增大,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性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平原区的延津县为例,基于P-S-R概念框架模型,建立了包含17项指标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2006—2008年的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值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制约平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