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光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有机光化学相关记录104条 . 查询时间(2.052 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高氯酸盐或氯酸盐的光化学传感水凝胶,该光化学传感水凝胶由三联吡啶铂(Ⅱ)配合物和水凝胶组成,该光化学传感水凝胶能够对高氯酸盐或氯酸盐的溶液、固体或痕量颗粒物进行现场一步式快速特异识别,发生颜色和磷光信号的变化。该光化学传感水凝胶提升了三联吡啶铂(Ⅱ)配合物溶液检测的灵敏性,简化了固体颗粒的检测步骤,实现一步式、主动式、即时性的检测,也实现了颗粒物的定量检测,拓展了三联吡啶铂...
有机太阳电池具有低成本以及可大面积印刷加工的优势,在未来商业化应用颇有潜力。目前,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通常采用低沸点卤代试剂(如氯仿)来制备。这是由于此类光伏材料可在氯仿溶剂成膜过程中形成合适的相分离,同时,制备的光伏器件可以实现电荷的高效分离与传输。而氯仿等卤代溶剂毒性强,有机太阳电池的大面积工业化生产中需要使用高沸点绿色溶剂加工来避免卤代溶剂的环境污染问题。高效有机光伏材料在非卤溶剂中溶解度较差...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聚烯亚胺凝胶的光化学合成方法
有机光伏电池具有质量轻、柔性、吸收光谱可调等优势,在室内光应用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近几年,有机光伏电池在室内光下的光伏性能不断提高,但有机半导体材料较大的能量无序度将导致更宽的态密度分布,严重限制了器件在弱光环境下的开路电压和能量转换效率,使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严峻挑战。通过聚光技术,增大入射光通量可以有效抑制能量无序度对有机光伏电池室内光性能的影响,但有机光伏电池在聚光环境中的光伏性能和器件稳定...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专利:光化学异构化反应从全反式番茄红素合成顺式番茄红素异构体的方法
2023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惠琼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ifetime over 10000 hours for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Ir/IrOx 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脂肪醛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是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通过自由基氢甲酰化反应引入醛基是颇具吸引力的合成策略。然而,目前可用于有机合成的甲酰自由基生成方法仍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以昀课题组与郑州大学蓝宇课题组合作,发展了可见光催化温和条件下生成甲酰自由基的新方法,即甲酰自由基前体α-氯-N-甲氧基酞酰亚胺化学性质稳定且易得。该方法可在常温常压下对缺电子烯...
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ASM-OSCs)具有材料分子结构明确、提纯方式简单等优势,避免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批次性差异大的缺点,是有机太阳电池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小分子共轭骨架短、结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活性层形貌难以调控,器件光电转换效率依然落后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目前,由于形貌控制的手段有限,开发新型高效的小分子给体和受体仍然是提高ASM-OSCs效率的最重要策略。
有机硫(OS)化合物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组分,它可以吸收太阳光并且影响颗粒物的吸湿性,影响气溶胶的成云特性,进而对气候产生潜在影响,OS的相关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模型研究对SOA总量的估算显著低于大气实际观测值,OS对SOA贡献仍然未准确量化,解析OS的潜在生成机制对于准确评估其环境和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其生成及老化机制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团队采用高分辨率气溶胶质谱仪(SP-LToF-AMS)于西安开展在线观测,分析NR-PM2.5化学组成和来源,并重点讨论了西安夏季SOA的生成机制。
供体−受体分子间量子相干能量转移的直接观察(图)     分子光谱学  量子相干  光化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16
分子间的能量转移过程是生命活动与光电转换中的基本过程,是分子光谱学与光化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是如何理解光合作用中的高效能量转移机制,以及其中是否存在高效的波状量子相干传能过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理论分析就指出,当供体−受体分子间距离非常小时,分子间的偶极耦合强度就可以大于各自耗散,使得激发能量可以离域在整个供受体分子系统上,这样一来,能量就能以波状量子相干传...
半透明有机光伏(ST-OPVs)在建筑光伏一体化如光伏窗户和光伏大棚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的结构化吸收使得半透明有机光伏可以实现太阳能光谱的选择性利用,兼顾光电转换效率(PCE)和可见光平均透过率(AVT)。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朱晓张课题组在2016年提出了“给受体材料近红外区互补吸收”策略,实...
基于电致酸/碱理论的手性光学切换体系     电致酸/碱  手性切换  分子开关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6
手性分子光学开关在光学储存、光学通信以及三维立体显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的手性分子光学开关存在材料种类少、光学可调性差、稳定性差等缺点,如何构筑出具有高光学可调性以及稳定性的手性光学切换体系依旧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本工作基于电致酸/碱理论,通过将手性联萘官能团引入到酸响应的罗丹明主体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酸响应手性光学开关分子,并将其与电致酸材料相结合,成功实现了电场驱动的手性...
半人工光合系统通过利用人工光合系统与自然光合系统关键功能组分的协同效应以实现太阳能-化学能的转化。生物杂化体介导的半人工光合系统(biohybridmediatedsemi-artificialphotosyntheticsystem,BMSAPS)创新性地耦合了光敏剂优异的光捕获特性及生物催化剂高效的催化能力,从而利用太阳能高效驱动特定的化学转化过程。强化光敏剂与生物催化剂微界面间电子的产生、传...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张佐伦教授(图)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张佐伦  教授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0/18
教育背景:2001.9-2005.7 吉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9-2010.6 吉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10.12-2012.1,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2012.3-2015.3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 博士后;2015.5-2015.9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教师;2015.9-至今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