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 石墨烯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0.44 秒)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的工作原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阳极的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失去电子,通过外电路到阴极,同时氢离子(酸性电解液)通过电解质膜从阳极转移到阴极,然后阴极的氧气被催化还原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回路,提供电能。其中催化剂对阳极的甲醇氧化反应至关重要,近年来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主要从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利用率、修饰载体和制备合金...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课题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奇课题组合作,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氧化石墨烯,发现处理后的氧化石墨烯的灭菌能力显著提高。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碳材料,在多个生物医学领域都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但与抗生素、银等其他传统灭菌药物/材料相比,一般的石墨烯类材料的灭菌能力较弱。为提高其灭菌能力,通常做法是在石墨烯类材料上通过化学手段连接其他抑菌能力...
2018年3月5日,Nature杂志连续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MIT)Pablo Jarillo-Herrero和曹原的两篇文章,发表了其团队在石墨烯超导领域的重大发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ugene J. Mele专门发文对此进行评述。曹原所在团队在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新的电子态,可以简单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这项研究成果为超导研究带来了新思路,也为全新电学性...
石墨烯纳米带首次可控稳定发光     石墨烯纳米  可控稳定发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12
意大利和法国研究团队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7个原子宽的石墨烯纳米带的高强度发光现象,强度与碳纳米管制成的发光器件相当,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来改变颜色。这一重大发现有望极大地促进石墨烯光源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陈长伦课题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结合重金属污染物之后的生物环境毒性行为。研究发现,GO会吸附溶液里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浓度,从而减小重金属生物毒性,二价重金属污染物也会促使GO团聚,降低溶液中GO的浓度,从而减小GO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而未团聚的GO可以包覆在细菌表面,阻止溶液里的重金属侵入到细菌细胞内。GO纳米材料与重金属...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于其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GO在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方面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因此课题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结合重金属污染物之后的生物环境毒性行为。研究发现GO会吸附溶液里的重金属,减少了重金属浓度从而降低重金属生物毒性,二价重金属污染物也会促使GO团聚减少溶液中GO的浓度从而减小GO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而未团聚的GO可以包覆在细菌表面...
我国实现米级单晶石墨烯的制备     米级单晶石墨烯  石墨烯  轻元素量子材料  凝聚态物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11/20
石墨烯是典型的二维轻元素量子材料体系,具有优越的量子特性。科学界在石墨烯体系中观察到了许多量子现象和量子效应,石墨烯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量子体系,在未来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何获得大尺寸单晶石墨烯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是实现石墨烯工业化应用的基础。虽然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VD)方法已经实现了米级多晶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但是米级单晶石墨烯薄膜技...
2017年10月2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倩参与的论文“Size effect in ion transport through angstrom-scale slits” (离子在埃级别狭缝中传输的尺寸效应),该工作由西南交通大学荣誉教授、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ndre Geim(安德烈·海姆)教授引领,并作通信作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100...
近期,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团队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10月9日,《Nature》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通过离子控制石墨烯氧化膜层间距实现离子筛分(“Ion sieving in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via cationic control of interlayer spacing”)的研究论文。研究提出并实现了通过水合离子精确控制石墨烯膜的层间距,...
离子精确“装订”石墨烯膜可用于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     离子  石墨烯膜  离子筛分  海水淡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10/11
精确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达到十分之一纳米精度,是其在水处理、离子/分子分离以及电池/电容等应用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方海平团队、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团队和浙江农林大学学者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用水合离子自身精确控制石墨烯膜的层间距,展示了其出色的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性能,并用理论计算、上海光源的X射线小角散射(BL16B1)和精细吸收谱(BL14W1)实验...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耿建新团队,利用GO与沸石晶体不同晶面间的选择性作用,实现了在石墨烯体系中无机材料结晶的可控生长,制备了高分散、多晶面、含多级孔结构、沿c轴取向生长的Si-ZSM-5沸石晶体。如图所示,通过在无溶剂合成中添加GO,抑制了Si-ZSM-5沸石晶体的聚集,得到了高分散的Si-ZSM-5晶体;研究发现,随着GO在无溶剂合成中添加量的增加,Si-ZSM-5晶体沿c轴取向生长的...
日前,等离子体所应用等离体研究室陈长伦课题组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在自然水环境中的迁移行为,以及氧化石墨烯与微生物、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相关研究分别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核心期刊《环境科学:纳米》(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和爱思唯尔核心期刊《危险材料》(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DNL21T3)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利用紫外光还原氧化石墨烯技术,一步法实现了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与石墨烯图案化微电极的构筑,批量化制备出不同构型的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DOI:10.1021/acsnano.7b01390)上。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郭丽伟研究员合作,采用高温热解SiC法制备出高堆叠密度、单取向阵列、直接键合基底的站立石墨烯,并将其应用于高功率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奇博士和南京师范大学韩敏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性能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基纳米结构的规模化制备及其在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期刊Small 上(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smll.201603494/suppinfo),并被选为该杂志的Insid...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