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 催化化学 热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磁化学 高能化学 计算化学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化学相关记录2119条 . 查询时间(2.725 秒)
硝酸盐污染是全球普遍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之一。硝酸盐的无害化有两条途径。一是将硝酸盐还原为N2进入大气,但是有副产物N2O产生,造成氮损失同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氨。虽然氨在水环境中是污染物,但是在能源领域却是研究青睐的重要零碳燃料和氢能载体,为发展绿色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方案。
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多相催化材料创制是催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在众多选择性调控手段中,基于均多相融合理念构筑金属-有机活性表界面是提高催化反应选择性的有效技术。在既往研究中,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多以牺牲表面活性位点数量或催化活性为代价。通过分子印迹策略设计制备一类能同时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均多相融合催化材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酸盐研究获进展     甲酸盐  二氧化碳  中国石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二氧化碳(CO )催化加氢制甲酸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了富含边结构的二维硫化钼(ER-MoS )可以高效、高稳定地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酸盐,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介导二氧化碳高选择性加氢机理。
202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表了关于高熵MXene在能源存储与催化应用领域的展望文章。该论文介绍了高熵MXene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高熵MXene的研究方向与未来可能的研究范式。
202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空气直接转化制硝酸(HNO3)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基于均多相融合的热—电耦合催化室温空气直接转化制HNO3反应新过程。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电网等领域应用的理想选择。但是,锂离子电池通常需要使用高挥发性与易燃性的有机系电解质,在短路、过热或过充等恶劣条件下,电解质分解引发内部链式反应,造成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打击消费者信心。相较之下,锌金属电池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水系电解质,同时具备成本低廉、理论容量密度高(820 mAh g-...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室温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现二维MoS2边硫空位限域的配位不饱和双Mo位点,可在室温下催化甲烷与氧气高选择性转化为C1含氧产物。该成果为开发甲烷与氧气室温催化转化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室温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现二维MoS2边硫空位限域的配位不饱和双Mo位点,可在室温下催化甲烷与氧气高选择性转化为C1含氧产物。该成果为开发甲烷与氧气室温催化转化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功能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高硬度等特性,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功能陶瓷因特殊的高熔点和高脆性等,无法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出复杂、高精度结构。因此,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快速构筑复杂结构陶瓷,实现其快速精密加工制造,并通过结构设计改善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3D打印摩擦器件组联合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催化课题组...
2023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烷室温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MoS2边硫空位限域的配位不饱和双Mo位点,可以在室温下催化甲烷与氧气高选择性转化为C1含氧产物,该研究为开发甲烷与氧气室温催化转化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9月15日,方真教授指导硕士生杨剑,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Q1, IF 11.072)发表一篇关于使用双功能磁性SrO–ZnO/MOF催化剂从废弃食用油中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性论文。
随着生物炭光催化活性的发现,生物炭对环境中元素的氧化还原、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环境循环等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和影响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生物炭光催化的环境属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生物质源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结构以及光催化过程的调控过程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随着生物炭光催化活性的发现,生物炭对环境中元素的氧化还原、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和环境循环等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和影响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生物炭光催化的环境属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生物质源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结构以及光催化过程的调控过程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二氧化碳(CO2)催化加氢制甲酸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现富含边结构的二维硫化钼(ER-MoS2)可以高效、高稳定地催化CO2加氢制备甲酸盐,并提出了新型的水介导CO2高选择性加氢机理。
2023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制取烃类反应(Methanol-to-Hydrocarbons,MTH)动态催化反应机制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研究团队在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团队基于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点/活性物种动态演变,构建多循环协同运行的动态催化反应超环网络,提出了分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