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结构化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结构化学相关记录79条 . 查询时间(2.375 秒)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纲课题组,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百人计划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使用过渡金属Rh(II)作为催化剂,在配体的调控作用下,成功实现了氧化还原中性条件下的CO2参与的2-芳基苯酚类化合物的惰性芳香C–H键的位点选择性羧基化反应(图1a),得...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健领导的无机化学合成团队在国家基金委“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创新群体、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海西研究院“团队百人”研究员周天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等项目资助下,通过直接碳化钴基硼咪唑骨架化合物制备出一种新的N,B共掺杂石墨碳和碳纳米管杂化钴纳米材料(Co / NBC)。研究发现该材料在1.0m KO...
稀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是重要战略资源。由于具有特殊的核外电子构型,稀土元素在电池、电子设备、造影剂、永磁材料、超导材料以及催化剂制备等方面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较高,但大部分稀土矿是伴生矿产,且随着稀土资源的不断消耗,精矿品位,冶炼提取及其回收利用成为稀土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庆福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基于超分...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启普课题组与张健课题组合作,利用酚基卟啉作为配体,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氧化铌(nbo)拓扑网络结构的酚基卟啉MOFs。这类材料的稳定性非常好,不仅能在0.1M的盐酸水溶液中至少可以稳定7天,而且在饱和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0M)中至少可以稳定7天。由于在卟啉环中可以引入不同的金属位点作为催化活性中心,我们对金属化的酚基卟啉MOFs进行了光催化CO...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茂椿课题组和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周宏才课题组合作,设计出一系列具有相同骨架但修饰有不同取代基的四羧酸配体,用以控制和选择性合成具有不同框架结构的锆基MOF材料,并对这些MOF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采用相同的八连接六核锆簇作为节点,但通过四羧酸配体上的取代基R1和R2,可以精确调控有机配体从四面体构象到C2h对称性和C...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健、张磊领导的无机合成化学团队,致力于钛氧团簇化学研究,在其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和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将研究思路扩展到钛-有机配位多面体,通过选用含有多个氧配位点的帕莫酸配体,合成一例钛-有机四面体。这一化合物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通过质谱分析表明,它属于非常少见的能溶于水且保持结构稳定的配位多面体;(2)配...
2017年10月25日下午15:30,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做客西工大“翱翔名家讲堂”,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作了题为“BIRTH & FUTURE OF MULTISCALE MODELING OF MACROMOLECULES”的学术报告。此次“翱翔名家讲堂”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国际合作处主办,材料学院承办,近300余位师生在现场聆听了诺奖大师的精彩报告。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长振课题组制备了自旋S = 1/2的同构化合物BiOCu2(XO3)(SO4)(OH)·H2O [X = Te(1), Se(2)]。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二价Cu2+磁性离子的平面拓扑结构是介在笼目(kagome)晶格和星(star)晶格之间的新型自旋晶格。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出现了非磁性自旋能隙基态,而化合物2在24...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理论计算化学平台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化学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辉,在理论计算预测双铁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间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在前期工作中,针对蓝藻醛去甲酰化加氧酶(cADO),科研人员对其含氧活性中间体结构、57Fe穆斯堡尔谱参数、底物氧化机理等,开展了多尺度QM/MM(混合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理论计算模拟研究,证实了其中间体结构是O2与醛底物形成的...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和温州大学教授杨植合作,将水蒸气刻蚀的多孔NbS2和高导电碘掺杂石墨烯(IG)复合到三元混合硫正极系统中,合成了由IG包裹的三明治型NbS2@S@IG正极材料。在这种特殊三明治结构中,层状NbS2的高极性和强的亲和力促进多硫化物的物理拦截和化学吸附,协同解决了多硫化物溶解和穿梭效应的问题;NbS2的高电导率和孔隙率提高了界面电荷转...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瑞虎课题组和徐刚课题组合作,通过均三酰肼和对苯二甲醛的席夫碱反应制备了系列含酰腙基元的COGs,该COGs可包裹大量的H3PO4等无机酸和极性溶剂分子,其丰富的网络结构和广泛存在的氢键能够有效的“锁住”H3PO4分子。其在-40℃条件下电导率可高达3.9×10-4并且能够稳定至少250h,这是目前为止报道的电导率最高的低温质子传导材料。此外...
日前,由我校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和生物学院谭蔚泓教授领衔的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MBL 实验室)利用DNA组装技术在仿生巨型囊泡膜表面实现了可逆调控三维DNA纳米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以“Facile Assembly/Disassembly of DNA Nanostructures Anchored on Cell-Mimicking Giant Vesicles”...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熊奕敏课题组副研究员曹亮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高兴宇课题组、苏州大学孙宝全课题组合作,发现提高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结晶相纯度尤其是表面结晶相纯度,能有效消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迟滞效应和提升器件性能,并且器件迟滞效应的消除并不依赖于器件结构。此项研究揭示了钙钛矿结晶相纯度尤其是表面结晶相纯度对器件J-V迟滞效应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