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化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00条 . 查询时间(3.961 秒)
2018年9月28日,国际化学生物学学会(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ICBS)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2018年年会上授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王初研究员“ICBS Young Chemical Biologist Award”。该奖项由国际化学生物学学会设立,旨在鼓励和表彰在化学生物学领域取得优秀工作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独立...
2018年9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长宁园区举办第八期“东生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高松作为主讲嘉宾,为上海硅酸盐所百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低配位镧系单离子磁性体”的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出席讲坛。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团队,在光促进甲烷转化这一重要能源化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发展了一种廉价、高效的铈基催化剂和醇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体系。
近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邓风研究员和徐君研究员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沸石分子筛的非骨架铝物种在第一个碳-碳(C-C)键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揭示了相关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在线发表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根据《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评审,中国科学院共有40人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日,应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的邀请,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大中华区科学总监Ed Gerstner博士访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并作了题为“Making your research count” 的青年学术论坛报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青年职工、研究生60余人参加。
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大会(ChinaNANO 2017)2017年8月3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石墨烯的共同发现者康斯坦丁·诺沃舍洛夫教授在内的七位专家被邀请作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应邀作题为Nano Confinement and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Energy Molecules...
2017年6月15日,由吉林省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的吉林省化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春应化所召开。中科院院士冯守华、安立佳、张洪杰和杨秀荣等以及来自吉林省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121位吉林省化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日前,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承斌教授课题组与湘潭大学裴勇教授、UCLA段镶锋教授以及乔治亚理工罗金明博士合作在化学领域顶级刊物Angew. Chem. Int. Ed. (IF = 11.709)上发表题为“Active site self-optimization by irreversible phase transition of 1T-MoS2 in photocatalytic hydr...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王卫教授“千人计划”团队,在环醚Cα芳基化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Direct Cα-heteroarylation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ethers via a mild N-hydroxysuccinimide mediated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化...
日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叶萌春团队实现了简单芳烃和广泛使用的芳基硼酸试剂的选择性偶联反应的研究突破,克服了传统联芳基化合物生产过程中反应利用率低、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反应产物不可控等问题,可以方便快捷地构建各类联芳基化合物。由于芳基硼酸试剂的稳定、易得和低毒,这种催化剂控制的选择性芳基化反应有望在医药、农药和材料领域得到重要的应用。
同济大学教授DNA分子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同济大学  DNA分子器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4/12
因为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突出贡献,来自美国、法国和荷兰的三位科学家被授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子机器”这个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名词自此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些机器可谓是“最小机器”,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大小。分子机器其实是个颇为形象的称呼,是将宏观机器的概念引申至分子水平,指在合适的外界刺激下,可以执行类似机器运动的独立分子或分子组装体。分子机器包括分子开关、分子逻辑门、分子阀门、分...
2017年4月5日上午,“中国-澳大利亚功能分子与有序物质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化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钟志华与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Martin Banwell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副校长顾祥林出席仪式并致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国家外专千人Mark Humpre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无机化学系主任Anthony Hill,学校科研管理部、宣传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