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催化化学 院士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754 秒)
2020年8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我校冯小明院士荣获本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中的化学科学奖,获奖项目名称为“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
2020年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在其官网公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我所张涛院士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International Fellow)。张涛因其在单原子催化和生物质转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而获得提名。他长期致力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提出了“单原子催化”的概念,真正实现在原子尺度上构筑催化剂活性位...
2020年1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四川省2020年高层次人才迎春座谈会。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座谈会并讲话,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领域各行业的院士专家、研究人员、创新人才致以新春祝福和诚挚问候。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出席座谈会。“四川杰出人才奖”是经中央批准,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的人才奖项,每3年实施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20名。2016年,省委、省政府评选表彰了首届18名“四川杰出人才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主要完成人:周其林、谢建华、朱守非、王立新)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也是本年度唯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
2019年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冯小明院士等56位科技领军人物获奖。其中,1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我校冯小明院士因其在催化不对称有机催化合成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与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化学奖。手性化合物与生命科学、人类健...
2019年8月4至7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太催化大会(APCAT-8)上,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因其在太阳能光催化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与国际著名光催化专家、日本东京大学Kazunari Domen教授分享了首届“亚太催化成就奖”(Advance of Catalysis Award),这是亚太催化协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项,旨在奖励在催化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亚太地区催化科学工作者。李灿...
2019年7月18日,山东大学化学院佟振合院士团队在“不对称催化”方向上取得重要成果,相关论文以“Divergent synthesis of chiral cyclic azides via asymmetric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of vinyl azid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的学术综合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 Commun....
2019年6月23日,在长沙举行的第十四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上颁发了第六届纳米研究奖(Nano Research Award)。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因其在纳米限域催化研究领域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这一殊荣。包信和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研发,在催化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新催化剂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发现和阐述了纳米限域条件下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结构、电子特性和催化活性间的关联...
2018年11月13日下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著名催化学家Krijn P.de Jong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仪式在徐汇校区商学院新大楼401室举行。我校副校长辛忠教授,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朱学栋教授,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兴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肖文德教授,以及我校化工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受聘仪式。聘任仪式结束后,Krijn P....
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荣膺“未来科学大奖”     南开大学  周其林  院士  未来科学大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9/21
2018年9月8日下午,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刚刚获评“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此次摘得了“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奖项之一的“物质科学奖”。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相当于中国版“诺贝尔奖”,此次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共7位,其中获“物质科学奖”的科学家有3位,其他两位为马大为、冯小明,以此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
2018年5月29日,应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俄罗斯科学院Igor L. Fedushkin院士来兰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新化学楼101报告厅做题为“Main Group Metal Complexes of Redox-Active Diimine Ligand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唐瑜教授主...
日前在日本仙台举行的日本光化学协会2017年度会议(Annual Meeting on Photochemistry 2017)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获得日本光化学奖,以奖励他在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并受邀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光催化和光电催化的光生电荷分离的研究”的获奖报告。李灿研究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太阳能科学转化的研究,特别是在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分解水和二氧化碳还原...
2017年6月26至30日,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和化学物理系主任Hans-Joachim Freund教授率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化学物理系研究团队一行访问我校。6月27日,陈初升副校长会见了Freund教授并授予Freund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聘书。当天下午Freund教授以“Model system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
2016年11月15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千人计划”短期项目特聘教授李朝军博士与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同时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朝军教授是兰州大学2016年引进的“千人计划”短期项目特聘教授,国际绿色化学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同时他还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E. B. Eddy 讲座教授、加拿大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
国际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催化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蔡启瑞教授于2016年10月3日7时26分安详辞世,享年104岁。蔡启瑞1913年出生,厦门翔安马巷人。195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并在厦大任教;1958年秋,在厦大组建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催化教研室,开创了中国催化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基地;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相关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