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高层大气物理学 磁层物理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环境学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物理学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2.515 秒)
磁层顶是地球磁层的最外层边界,是太阳风物质能量进入地球空间的重要区域。对于磁层顶形态特征的研究长久以来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但现有的磁层顶位型的经验模型只适用于准稳态磁层,在描述磁层顶随时间变化方面存在不足。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日心轨道方案任务当中,太阳系内天体引力场引起的星间观测信号远大于引力波引起的星间观测信号。例如,在中科院太极计划当中,天体引力场引起的星间距离变化约为3万千米,而引力波信号只有几个皮米量级,有必要通过详细数值分析探测频段0.1mHz到1Hz内天体引力场引起的星间观测信号是否小于引力波的观测信号。其研究结果将对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数据处理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随着太空卫星数量的增多,催生出新的空间在轨服务需求,包括在轨服务/维修、太空垃圾清理、抓捕等相关技术。为实现太空操作的目的,高效率的抵近、接触技术成为关键。本研究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进行初捕获,为后续精确调姿与抵近做准备,可以降低飞行器对工质和能源的需求。
2022年10月23日,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子午工程”二期电离层数字测高仪项目,完成威海文登站设备的安装调试。至此,整个项目完成一半建设任务,已安装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数据质量高。
2022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在青海完成载重能力1.2吨、飞行高度30千米的重载高空气球飞行演示验证试验。此次试验是我国近年来搭载重量最重、飞行高度最高的高空气球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重载高空气球平台研制取得阶段性成功。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Hunga Haapai)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引发了波及全球的海啸。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火山喷发之一,其造成的大气冲击波环绕了地球四圈,喷发羽流高度超过50多公里。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向覆盖了中低纬度,东西方向横跨4个时区,并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还拥有漫长海岸线,在世界上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特征,也造就了我国上空高层大气扰动受剧烈天气事件、地形变化强迫、上下大气层耦合等多重影响的独特特性,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是探测和研究大气波动二维分布的有效手段。由于大气波动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范围很大,而单...
地球辐射带是日地空间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也是人类航天面临的严重威胁。受地磁场调制,带电粒子运动信息的传输很难到达回旋半径尺度以外,人类对地球辐射带的宏观知识获取主要依赖多星、原位探测数据联合分析。此过程中,不同卫星、仪器的数据标准不一致,极易误导人类对辐射带的认识。在轨交叉标校是该领域国际认可和普遍采用的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手段。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PKT)的东北部地区,随后对着陆点附近的月表物质进行了采样并成功将1731克月壤样品带回地球。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东北部地区之所以被选择成为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区,主要在于它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最年轻的玄武岩单元之一并且富含铀、钍、钾等生热元素。先前基于热化学与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认为,...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机前体物在云雾滴和含水气溶胶中的液相化学转化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由于植物排放前体物(如植物挥发、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源(如燃煤、机动车排放)前体物的极性更强、更亲水,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植物排放前体物转化生成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SOA)的过...
国内外大量的空间飞行实践表明,空间带电粒子诱发的充放电效应(SESD,Spacecraft charging induc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是空间天气导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方式之一,且故障现象主要表现为星用电子器件和电路系统出现数据或逻辑状态跳变、工作模式非受控切换、执行机构操作异常等可恢复性“软错误”。由于SESD故障宏观现象与单粒子效应(SEE,Single ...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风场探测技术一方面可为临近空间大气动力学和湍流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也可为浮空平台自身飞行提供风场数据保障。由于临近空间低气压特殊环境,地面风速计产品不能在临近空间正常工作。德国科学家曾研发了艇载超声波风速计,获得18km以下数据,但在20km以上平飞期间失效。目前国内外临近空间浮空平台测风主要采用GNSS测风技术。由于GNSS测量的平台飞行速度与大气真实风速之...
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CE-5)着陆于月球风暴洋北部年轻的克里普(KREEP)地体,成功带回1.73kg月壤。前人利用轨道遥感数据对CE-5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和物质成分进行大量研究,近期一系列样品分析推进了对于月球年代学、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岩浆演化机制的认识。与大尺度的遥感观察和精细的样品分析不同,原位光谱探测可提供采样区的局部背景信息,有利于探索未扰动和扰动状态的月壤特性。CE-5着陆...
近日,天文学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硕士研究生陈雨豪与叶景博士、梅志星副研究员等人共同完成。他们研究了磁通量浮现导致日珥结构横移的物理过程,其结果表明新浮磁通量会引发日冕磁场的不对称性,在这样复杂的磁场结构下,日冕中的暗条结构依然会发生灾变现象。
人们依赖导航定位、无线通信等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稳定性、精确性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亟需进一步认识电离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球电离层具有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复杂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结构对人们精确描述电离层的状态存在挑战,也对导航定位、电波通信、卫星遥感等技术具有重要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电子密度剖面等观测资料在反演过程中都假设局域水平均匀,在存在空间结构时无疑会严重影响从探测资料提取电离层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